
以薄俸供養父母。 宋 陸遊 《對食作》詩:“少壯已辜三釜養,飄零敢道一袍單。”參見“ 三鬴 ”。
“三釜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典故來源:
該詞源自宋代陸遊的詩作《對食作》,其中寫道:“少壯已辜三釜養,飄零敢道一袍單。”。這裡的“三釜”代指俸祿微薄,而“養”則強調贍養父母的責任。
文化内涵:
該詞反映了傳統儒家思想中“孝”的核心價值觀,即使經濟條件有限,仍需盡力奉養父母。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詩句或成語,可參考陸遊詩詞或儒家經典文獻。
《三釜養》是一個成語,意味着在困難時期,能夠靠自己的力量儲蓄和謀生。它傳達了自力更生、勤儉持家的價值觀。
《三釜養》的拆分部首是“三(三點水)”和“釜(金字旁)”,總共有9畫。
《三釜養》最早出現在《史記·貨殖列傳》中,形容貧苦人家靠勤勞努力維持生計。這個成語是通過描寫農田中僻靜的小山谷,其中有個臨時蓋造的茅屋,屋中放着三隻鍋爐,供應窮人煮熟食物的情景而衍生出來。
《三釜養》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三釜養」。
在古時候,「三釜養」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根據古代字書《說文解字》中的記載,「釜」字有時會寫作「鬲」,而「養」字有時會寫作「養」。
1. 他是一個誠實勤勞的人,三釜養,一家人溫飽無憂。
2. 在經濟困難的時期,我們要向他學習,堅持三釜養的精神。
三助養、三軍養、三寸養、三人養、三日養
自力更生、自謀生計、勤儉持家
依賴他人、頤養天年、浪費奢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