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鬥蔥的意思、三鬥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鬥蔥的解釋

指令人難食之物。三鬥,極言其多。《舊唐書·屈突通傳》:“時 通 弟 蓋 為 長安 令,亦以嚴整知名。時人為之語曰:‘寧食三鬥艾,不見 屈突蓋 ;寧服三鬥蔥,不逢 屈突通 。’” 宋 陳與義 《别嶽州》詩:“朝食三鬥蔥,暮飲三鬥醋。寧受此酸辛,莫行歲晚路。”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三鬥蔥”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需結合古籍記載和現代解釋綜合分析:

  1. 基本釋義
    字面指“難以食用或令人不適的事物”,其中“三鬥”是誇張表達,強調數量極多。這一解釋源自《舊唐書·屈突通傳》的典故,原句為:“甯食三鬥艾,不逢屈突通;甯服三鬥蔥,不見屈突蓋”,用以形容唐代官員屈突兄弟執法嚴苛,百姓甯願忍受難以下咽之物也不願觸犯其威嚴。

  2. 引申含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2)補充了另一層比喻義:形容身材高大威猛的人。此用法将“蔥”的高挺形态與人的體格關聯,但需注意這一解釋未見于古籍,可能是語言演變中的衍生義。

  3. 使用場景

    • 原意語境:多用于表達對嚴苛規則或人物威勢的忌憚,如宋代謝枋得詩句“甯受此酸辛,莫行歲晚路”。
    • 比喻語境:現代可形容體格健壯者,但需結合上下文避免歧義。
  4. 例句參考

    • 古籍用例:“朝食三鬥蔥,暮飲三鬥醋”(《别嶽州》)。
    • 現代比喻:“他個子真高,簡直是個三鬥蔥”。

該成語的核心含義仍以古籍記載的“難食之物”為主,現代引申義需謹慎使用。若需引用,建議優先參考《舊唐書》等權威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三鬥蔥》?

《三鬥蔥》是一個成語,指的是成串的大蔥。它是中國傳統的農家蔬菜之一,以其辣味和獨特的香氣而聞名。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鬥蔥》的拆分部首是⺾、⺮、艹,它的總筆畫數為16筆。

來源

《三鬥蔥》一詞最早出現在《乾隆字原》中,被證明是清代乾隆時期的李平所造。這個詞形象地描繪了一串串的大蔥。

繁體

《三鬥蔥》的繁體字為「三鬥蔥」。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鬥」的上方會加上一個表示數量的單位,例如「千」「萬」。而「蔥」的舊字形由「艹」和「束」組成。

例句

他的廚藝非常高明,烹饪出的菜肴常常如一串串的《三鬥蔥》一樣美味。

組詞

組詞 :三鬥大蔥、大蔥

近義詞

近義詞:三鬥蒜、三斤蔥

反義詞

反義詞:寥若晨星、鳳毛麟角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