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達德的意思、三達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達德的解釋

指智、仁、勇。《禮記·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 朱熹 集注:“謂之達德者,天下古今所同得之理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三達德”是中國傳統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源自《禮記·中庸》,指“智”“仁”“勇”三種通行天下的品德。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三達德”即“智、仁、勇”,是儒家認為通行古今的核心道德準則。其中:

二、經典出處與意義

《中庸》提出:“知(智)、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朱熹注解稱其為“天下古今所同得之理”。這三種品德被儒家視為調節人際關系(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的基礎。

三、現代延伸

現代語境中,“三達德”也被引申為對傑出人才的形容,指在多個領域取得卓越成就且具備高尚品德的人。例如科學家、藝術家等跨領域傑出者。

四、實踐途徑

儒家認為培養三達德需以“誠”為本,通過内心誠實與善良的品德意識來鞏固。如孔子所言:“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中庸》第二十章)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典籍原文或曆史演變,可參考《中庸》相關章節及朱熹集注。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達德》的意思

《三達德》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三種不同的達到成功或成就的方式。三達德的含義為達到目标、實現成功的三個方法或途徑。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達德》這個詞可以從它的部首和筆畫來進行拆分。它的部首是「⺼」,屬于《康熙字典》的部首部分類之「⺼部」。它共含有8個筆畫,由「丨、丨、丶、一、一、一、丨、一」這些筆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字

《三達德》一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它是由「三」和「達德」兩個漢字組成的複合詞語。并且在繁體字中,「達」的字形是「達」。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三達德」這個詞并不是以現在的形态存在。漢字的演變過程中,它們的字形和寫法經曆了多次改變和調整。

例句

1. 他通過奮鬥、锲而不舍的努力和不斷學習,三達德地取得了事業上的成功。
2. 教育教學需要全面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智力、體育和美育三達德。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三達德包括「三達」和「德」兩個詞,它們可以分别單獨使用。
近義詞:成功途徑、成就之法、達成目标的方式
反義詞:失敗、未達成、另外的方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