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百的意思、三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百的解釋

《論語·為政》:“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刑昺 疏:“按今《毛詩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數。”後以“三百”指代《詩經》。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三百之蔽,義歸無邪。” 清 姚鼐 《<敦拙堂詩集>序》:“文士得三百之義者,莫如 杜子美 。”參見“ 三百篇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百"的漢語詞典釋義與源流解析

一、基礎釋義

三百(sān bǎi)是現代漢語中的數詞短語,由基數詞"三"(表示數量3)和量詞"百"(表示100的單位)組合而成,字面含義為"三個一百",即300。其用法聚焦于精确計數,常見于統計、計量等語境。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二、文化溯源與典故延伸

在古漢語中,"三百"具有特殊文化意象,特指《詩經》的别稱。因《詩經》共收錄305篇詩歌,古人取其整數稱"詩三百":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為政》)

此用法承載儒家經典的文化符號,象征詩歌教化傳統。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三、跨學科延伸用法

  1. 數學與計量

    • 數值表達:基礎計數單位,如"三百米""三百克"。
    • 概數表達:虛指數量龐大(如"三百六十行"泛指各行各業)。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2. 曆史與制度

    • "三百"為周代官職設置:如《周禮》載"三百"為官員概數,體現早期行政架構。

      來源:《辭源》(商務印書館)

四、權威引用建議

為提升内容可信度,建議參考以下學術資源: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編,商務印書館出版。
  2. 《漢語大詞典》:漢語詞彙史權威工具書,上海辭書出版社。
  3. 《詩經》原典:如中華書局點校本《毛詩正義》。

注:本文釋義綜合權威漢語工具書及經典文獻,文化溯源部分嚴格依據典籍記載,避免主觀闡釋。數值與計量釋義符合現代漢語規範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

“三百”一詞的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1. 指代《詩經》
    源于《論語·為政》中孔子所言:“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這裡的“三百”是《詩經》的約數稱謂。實際上,《詩經》原有311篇,其中6篇亡佚,現存305篇,古人取整數以“三百”代稱,後成為《詩經》的别稱。例如南朝劉勰《文心雕龍》中“三百之蔽,義歸無邪”即用此典。

  2. 表示數量衆多
    在漢語中,“三百”可虛指數量大或程度深,如形容事物繁雜、人數衆多等。這一用法源于古代以“三百”為概數,象征遠超實際數值的規模。例如“三百弟子”并非實指三百人,而是強調群體龐大。


擴展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拔城鼈蓋子閉元音搏頰蟬蛻蛇解超卓成倍倅廳當胸調化發閃棐幾風格風癱告詞高竿羔皮唂咕鬼胎橫隊花門胡狢豗呶火炎绛采降責解放初颉皇酒後吐真言九頭獅子覺知琅璁懶慢臘醞楞頭蔥兩腳羊亮堂鍊氣流漾铓穎美景梅山免禍納鞋盤針貧栖痞硬灑落掃榻以待山營十六字令水菽誦歎桃穣頽弛委靡不振五霸香礬鄉頭線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