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薩滿教的意思、薩滿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薩滿教的解釋

一種原始宗教。流行于 亞洲 、 歐洲 的極北部等地區。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五章第二節:“薩滿教是一種類似巫術的原始宗教,巫師稱為甘,故又稱甘教。薩滿教的教義,以為整個宇宙由至尊統治,至尊居于天的最上層。善神居在天上,惡神居在地下,人類居在地上。惡人死後,打入黑暗地獄。人想升天,須由本人在天上的祖先紹介,人想和祖先交往,必須通過薩滿巫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薩滿教(Shamanism)是一種以“薩滿”為核心的原始宗教形态,其核心特征是通過特定儀式實現人與神靈的溝通。從漢語詞典及學術角度可作如下解釋:


一、詞源與定義

“薩滿”一詞源自女真語“saman”(巫師),後為滿、蒙古、鄂溫克等阿爾泰語系民族沿用。《辭海》定義為:“薩滿教流行于亞洲北部和中部的一種原始宗教,相信萬物有靈,由薩滿擔任溝通人神的媒介。”

其核心教義認為薩滿(巫師)能通過昏迷術(trance)進入神靈世界,為族群祈福消災、驅病占卜。


二、核心特征

  1. 萬物有靈論

    信奉自然萬物(山川、動物、祖先)皆有靈魂,需通過祭祀維持和諧。如蒙古族“敖包祭”即源于此信仰。

  2. 薩滿的特殊職能

    薩滿需經“神選”并掌握通靈、治病、預言等能力。法器包括神鼓(象征宇宙)、神服(綴飾靈魂象征物)等。

  3. 儀式實踐

    典型儀式如“跳神”(降神舞蹈),通過鼓樂、舞蹈誘導薩滿進入通靈狀态,代表族群與神靈交涉。


三、分布與影響

主要分布于中國東北、西北的滿、鄂倫春、錫伯等民族中,與當地民俗深度融合。例如:


四、現代研究價值

當代學界将其視為研究原始宗教、民族心理的“活化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将中國滿族薩滿神話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備選名錄,肯定其文化存續意義。


參考文獻

  1. 辭海(第七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0.
  2. 中國大百科全書·宗教卷.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009.
  3.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 《中國薩滿教研究叢書》. 民族出版社.
  4. UNESCO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Shamanic Rituals of the Manchu People (注:此為示例鍊接,實際申報進程請以官網更新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薩滿教是一種以萬物有靈論為核心的原始宗教體系,主要流傳于北亞、中亞及中國北方少數民族地區。以下是其核心内容的綜合解釋:

  1. 定義與起源
    薩滿教源于原始信仰,屬于泛靈論宗教,其名稱源自通古斯語中的“薩滿”(Shaman),意為“知者”或“中介者”。它并非嚴格意義上的制度化宗教,而是一類以巫師(薩滿)為中心的民間信仰活動集合。

  2. 核心信仰

    • 萬物有靈:認為自然萬物(山川、火、動物等)及人類均有靈魂,靈魂分為善靈與惡靈,能影響人類生活。
    • 三界宇宙觀:宇宙分為天堂(神靈居所)、人間和陰間(惡靈之地),薩滿能溝通三界。
    • 靈魂三分說:人類擁有生命之魂(隨死亡消失)、思想之魂(死後遊蕩人間)、轉生之魂(輪回轉世)。
  3. 薩滿的角色
    薩滿是人與神靈的中介,兼具巫師、醫者、領導者等多重身份。其能力包括占卜、驅邪、治病、控制自然現象(如天氣)等。傳承方式分血緣繼承(如滿族父傳子)和神選(通過身心考驗選定)。

  4. 主要儀式與習俗

    • 自然崇拜:拜火(視火為淨化之力)、拜山、祭祀日月星辰及動物圖騰(如虎、鷹)。
    • 面具與舞蹈:薩滿在儀式中佩戴象征神靈的面具,通過舞蹈與神靈溝通,儀式工具包括抓鼓、獸骨飾品等。
  5. 分布與影響
    主要影響中國東北至西北的滿族、蒙古族、鄂倫春族等阿爾泰語系民族,以及西伯利亞、北美洲原住民。盡管部分民族後來皈依佛教或伊斯蘭教,仍保留薩滿教遺俗。

提示:以上信息綜合了多來源的核心内容,如需進一步了解特定民族的薩滿習俗或儀式細節,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人類學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百職暴害保險費賓采蒼烏讒愬陳朱捶撲除日出一頭道真斷合對口快闆兒睹微知著輀輶颿颠反法同盟枌栱哥弟會革諱隔母固定工孤立無助涵涵寒鵶黑不溜化覃胡搞惠風護作戒敕解明捷音吉劇矜忤誇嫚老謬雷霆之怒林阿浏浏僇民捋須錢明天曆墓廬腦揪凄憫杞宋無徵生産關系生活方式聲量盛妝詩颕統楫通宵徹晝未常圍追堵截五政憸奸閑壤淅零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