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天、地、人。《易·說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 漢 王符 《潛夫論·本訓》:“是故天本諸陽,地本諸陰,人本中和。三才異務,相待而成。”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五本第三折:“當日三才始判,兩儀初分。”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一篇:“世以 天6*皇 地皇 人皇 為三皇者,列三才開始之序,繼以 有巢 燧人 伏羲 神農 者,明人群進化之程,殆皆後人所命,非真號矣。”
(2).三位齊名之才人。(1)指 晉 之 潘滔 、 劉輿 、 裴邈 。《晉書·劉輿傳》:“時稱 越 府有三才: 潘滔 大才, 劉輿 長才, 裴邈 清才。”(2)指 北齊 之 溫子昇 、 邢子才 、 魏收 。《北史·魏收傳》:“﹝ 魏收 ﹞與 濟陰 溫子昇 、 河間 邢子才 齊譽,世號三才。”
(3).三種材料。 清 納蘭性德 《渌水亭雜識》卷三:“輪人以轂、輻、牙為三才,弓人以膠、漆、絲為三才,然其所謂三才者亦眇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三才漢語 快速查詢。
“三才”是一個源自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概念,其含義可從哲學思想與姓名學兩個層面理解:
定義:指天、地、人三者,象征宇宙間最基本的三種要素。
來源:最早見于《易經·說卦》:“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
内涵:
定義:在五格剖象法中,指天格、人格、地格的數理配置組合,分别對應“天才、人才、地才”。
作用:
曆史上曾用“三才”代指特定組合的才子,如晉代潘滔、劉輿、裴邈,或北齊溫子升、邢子才、魏收,但此用法較為少見。
三才的核心是“天地人合一”的哲學觀,既用于解釋宇宙規律,也融入命理文化,體現中華文化對和諧與平衡的追求。
《三才》是一個漢字詞語,它代表着天、地、人三者合一的意思。它是從《易經》(一種中國古代的經書)中引出的一個概念。
《三才》的拆分部首是“一”和“扌”,其中“一”是“主字部首”,表示“一”的意義;而“扌”是一個名為“提手旁”的偏旁,表示與手相關的意義。這個字總共有5個筆畫。
《三才》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易經》中,它是講述宇宙和人類的關系的一本經典著作。《易經》認為,宇宙是由天、地、人三者構成的,它們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所以被稱為《三才》。
《三才》的繁體字是「三材」。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三才》在古漢字中的寫法是「又又又」,也就是三個疑問句號疊加在一起。
1. 學習《三才》的思想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宇宙和人類的關系。
2. 隻有掌握了《三才》的道理,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
1. 三才學:學習《三才》的知識和理論。
2. 三才圖:用圖表來表示《三才》的關系。
3. 三才天地人:指天、地、人三者的關系。
《天人合一》、《宇宙人類》。
沒有明确的反義詞,因為《三才》表示的是天、地、人的統一,而沒有與之完全相反的概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