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散材的意思、散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散材的解釋

無用之木。常比喻不為世所用之人。 唐 施肩吾 《玩手植松》詩:“今日散材遮不得,看看氣色6*欲淩雲。” 宋 蘇轼 《東山浮金堂戲作》詩:“我子乃散材,有如木輪囷。” 明 唐順之 《提督軍務兼巡撫謝表》:“樗櫟散材,策非韜虎。”參見“ 散木 ”。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散材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散材”是一個源自中國古典文獻的詞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但核心指向以下兩方面:

一、基本含義

“散材”原指無用之木,源自《莊子·人間世》中關于栎樹的典故。莊子以“散木”比喻看似無用卻能保全自身的樹木,後演變為“散材”,常被用來比喻不為世俗所用之人。

二、詳細解釋與引申

  1. 本義
    指木材不成材或無法被加工使用,如《莊子》中提到的栎樹因木質疏松而被匠人棄用,實則是樹木的“無用之用”。

  2. 比喻義
    引申為不被世俗認可的人才,或自謙之詞。例如:

    • 蘇轼在詩中自稱“我子乃散材,有如木輪囷”,表達懷才不遇之感;
    • 明代唐順之《提督軍務兼巡撫謝表》以“樗栎散材”自喻,謙稱才能平庸。
  3. 文學與哲學内涵
    該詞蘊含道家思想,強調“無用即大用”的辯證觀。看似無用的“散材”實則可避禍自保,暗含對世俗功利标準的批判。

三、使用場景

四、相關詞彙

“散材”一詞融合了自然物象與人文哲思,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褒貶色彩。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莊子》原文或蘇轼、唐順之相關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散材

散材是一個漢字詞語,含義是指散亂的木材或其他建築材料。

拆分部首和筆畫

散材的部首是木,它的筆畫數為7。

來源

散材一詞最早見于《周禮·天官·司寇》:“廟堂編散之材。”可見散材一詞在古代已經存在。

繁體

散材的繁體字為「散材」,和簡體字寫法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中,散材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然而,并未找到古代使用與現在完全不同的寫法的證據。

例句

1. 工人們将散材從建築工地上運送下來。
2. 這批散材應該按照指示進行分類和存放。

組詞

散材可以組成其他詞語,例如:散木(散亂的木材)、散料(散亂的小顆粒物料)等。

近義詞

與散材意思相近的詞語包括:碎木、亂材、零散的建築材料。

反義詞

反義詞為整齊、整裝的建築材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