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濡首。 清 鈕琇 《觚賸·五華山故宮》:“ 邵子 詩筆敏妙,惜有濡頭之癖,落魄寡儔,故不甚顯於時。”參見“ 濡首 ”。
(2).謂頭浸水墨中。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上:“﹝ 張旭 ﹞飲酒輒草書,揮筆而大叫,以頭揾水墨中而書之,天下呼為 張颠 。”後因以“濡頭”為典。 清 唐孫華 《草聖祠》詩:“九天鸞鶴濡頭下,百變蛟龍運腕生。”
“濡頭”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通“濡首”
指沉湎于酒而失常态。例如清代鈕琇《觚賸·五華山故宮》中提到“濡頭之癖”,形容人嗜酒如命,行為放縱。這一含義源自《易經·未濟》“上九,有孚于飲酒,濡其首”,本義為醉酒後頭部浸入酒中,後引申為過度沉迷。
書法典故
特指唐代書法家張旭的狂草創作方式。據《唐國史補》記載,張旭酒後“以頭揾水墨中而書之”,以頭浸墨揮毫,表現出極緻的藝術癫狂狀态,故後人以“濡頭”形容這種不拘一格的書法風格。
引申用法
在部分文獻中,“濡首/濡頭”也可表示埋頭專注于某事,強調投入程度,如“濡首典籍”指專心研讀典籍。
注意:現代漢語中“濡頭”使用較少,多見于古典文獻或藝術評論,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濡頭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濕潤頭發”,形容頭發被水潤濕的狀态。
濡頭的部首是水部,筆畫數為20畫。
濡頭是一個古代漢字,最早出現在《爾雅·釋言》一書中。在繁體中,濡頭的寫法為濡頭。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濡頭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頭部的第一個字元旁被寫為方框,表示水的部首。頭部下方的一橫則表示頭發濕潤的狀态。
1. 她剛剛洗完澡,濡頭的秀發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2. 雨後的街道上,濡頭的行人匆匆趕路。
1. 濡發:濕潤頭發
2. 濡胸:濕潤胸懷,形容感情豐富
3. 濡濕:使某物變濕
濕頭、潤頭
幹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