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采録的意思、采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采録的解釋

(1).采納錄用;采納。《後漢書·陳蕃傳》:“臣位列台司,憂責深重,不敢屍祿惜生,坐觀成敗。如蒙採録,使身首分裂,異門而出,所不恨也。” 唐 蔣防 《霍小玉傳》:“鄙拙庸愚,不意顧盼,倘垂採録,生死為榮。”

(2).搜求摘錄。 明 王守仁 《<朱子晚年定論>序》:“徒守 朱子 中年未定之説,而不復知求其晚歲既悟之論……輒採録而裒集之,私以示夫同志。” 清 錢泳 《履園叢話·雜記上·修志》:“餘因請之司寇,閲新志所未載者,為採録一編,名曰《梁溪補志存稿》,以俟後來雲。”


采集記錄。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四部正訛下》:“ 隋 世古書存者尚夥, 炫 所采録,必多可補前史之缺。” 明 方孝孺 《與鄭叔度》之一:“僕近辯正《周禮》,始成書,欲脩邑先達事行為人物記,無相輔者,恐未易采録。” 劉師培 《搜集文章志材料方法》:“《隋志》又有《文章志》,不著撰名,《世説》 劉 注,亦多采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采録”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綜合各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由“采”(采集、選取)和“録”(記錄、記載)組成,核心意義為采集并記錄。具體可分為以下兩層含義:

  1. 采納錄用
    指對意見、建議或人才的接受與任用。例如《後漢書·陳蕃傳》中“如蒙採録,使身首分裂,異門而出,所不恨也”。
  2. 搜求摘錄
    強調對資料的搜集與整理,如明代王守仁在《朱子晚年定論》序言中提到“採録而裒集之”。

二、用法與示例

三、相關辨析

四、權威性說明

高權威來源(如、10)明确其雙重含義,而古籍用例佐證了曆史用法。需注意,低權威網頁(如)可能存在拼音标注錯誤(如“cǎi cǎi”),應以主流讀音“cǎi lù”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二

采録(cǎi lù)這個詞是指收集、整理、記錄事物的意思。它的拆分部首為 “采”和“錄”,其中,“采”是從上面畫一個“三”字形,象征采集;“錄”是從上面畫一個“彡”字形,表示記錄。它由兩個部首組成,一共有8個筆畫。 《采録》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釋名》這部書裡。它的繁體字是「採錄」,在繁體字中,“採”和“錄”的字形稍有不同,但意思和用法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以《采録》為例,古代寫法是「采録」或「采錄」。可以看出,在古代寫法中,“錄”字不再使用“彡”字形,而是改為了現代的“錄”字形。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負責采録了這本書中的各種資料。” 與《采録》相關的組詞有:采集、采摘、記錄、整理等。 近義詞包括:采集、采錄、采編、采撷等。 反義詞則為:發布、發表、傳播、放出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