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若士的意思、若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若士的解釋

猶其人。語出《淮南子·道應訓》:“ 盧敖 遊乎 北海 ,經乎 太陰 ,入乎 玄闕 ,至於 蒙穀 之上,見一士焉…… 盧敖 與之語曰:‘……子殆可與 敖 為友乎?’若士者齤然而笑曰:‘……然子處矣,吾與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駐。’若士舉臂而竦身,遂入雲中。”後因以“若士”代仙人。 唐 唐彥謙 《亂後經表兄瓊華觀舊居》詩:“長憶映碑逢若士,未曾攜杖逐 壺公 。” 元 顧瑛 《金粟冢中秋日燕集》詩:“東海招若士,西池訪 阿緱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若士”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源與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淮南子·道應訓》,記載盧敖在北海遊曆時遇見一位神秘士人,對方自稱與“汗漫”相約于九霄之外,隨後飛升入雲。此處的“若士”即指代這位具有仙人特質的隱士。

二、核心含義

  1. 本義:特指超凡脫俗的仙人或隱士,強調其神秘性與超然物外的特質。
  2. 字義分解:
    • 若:此處取“如同”之意,暗示似人非人的存在狀态。
    • 士:原指古代階層或知識分子,在此語境中引申為修行者。

三、文學演變

唐代詩人唐彥謙在《亂後經表兄瓊華觀舊居》中寫道:“長憶映碑逢若士”,将“若士”用于描述具有道術的高人,說明該詞已從特指仙人擴展為對修道之士的美稱。

四、使用注意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主要出現在古典文學研究或引用典故時。需注意語境適配,避免與現代詞彙混淆。


注:以上解釋綜合了《淮南子》原始記載、詞典釋義及唐詩用例,完整文獻可查閱相關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若士》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若士》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表示“有志向的人”或“有才幹的人”,也可以指代“有文化修養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若士》這個詞的部首是“艹”,總共有兩個筆畫。

來源

《若士》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中的《鄭風·苕之華》一篇,意為“有才能的人”。後來,這個詞擴展為表示“有志向、有品德、有修養的人”,通常用于褒義。

繁體

《若士》的繁體字形為「若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若士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會有所變化。例如,在唐代以前,士字的下部分用的是「老」字的寫法,即「耂」。

例句

1. 他是個果斷有志向的若士,一定能夠取得成功。

2. 古代士人追求的目标是做一個忠誠有道德的若士。

組詞

若士可以組成一些其他的詞語,例如:若幹、士兵、發士等。

近義詞

有志向的人的近義詞有:有志者、有志青年、有志向的青年。

反義詞

沒有志向的人的反義詞有:平凡人、庸碌人、無人、無志者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