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avin] 弱者的肉是強者的食物。比喻弱者被強者欺淩、吞并
夫獸深居而簡出,懼物之為己害也,猶且不能脫焉。弱之肉強之食。——唐· 韓愈《送浮屠文暢師序》
原指動物中弱者被強者吞食。比喻弱者被強者欺淩,弱國被強國侵略。語本 唐 韓愈 《送浮屠文暢師序》:“弱之肉,彊之食。” 明 劉基 《秦女休行》:“有生不幸遭亂世,弱肉強食官無誅。” 清 陳天華 《猛回頭》:“今日的世界,什麼世界?是弱肉強食的世界。” ********* 《抗戰以來·“諸葛亮”和“阿鬥”搏鬥》:“在這樣‘弱肉強食’的情況下,‘生活’是終于不易保全的。”
“弱肉強食”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ruò ròu qiáng shí,其核心含義指自然界或社會競争中,弱者被強者欺淩、吞并的現象。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成語揭示了資源争奪中的殘酷性,但也常被警示:人類文明應超越單純的“弱肉強食”,追求更公平的秩序。例如,國際社會通過制定規則避免滑向完全依靠武力的狀态。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古典用例或現代讨論,可參考漢典、百度百科等來源(如、4、6)。
《弱肉強食》是一個成語,意為弱者會被強者欺淩和吞噬的現象。它通過比喻動物世界中的強者追求優勝劣汰的食物鍊關系來形容人類社會中的殘酷競争和優勝劣汰。
拆分《弱肉強食》的部首和筆畫如下:
- 弓(部首1,筆畫3)
- ⺈(部首8,筆畫9)
- ⺁(部首14,筆畫5)
- ⺆(部首123,筆畫4)
- ⺉(部首117,筆畫11)
《弱肉強食》是一個來自于《論語》中的成語,它有着悠久的曆史。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弱肉強食」。
古代漢字中,《弱肉強食》的寫法略有不同,它以繁體字「弱肉強食」形式出現。
以下是幾個使用《弱肉強食》的例句:
1. 人類社會中,存在着弱肉強食的現象,強者通常能夠獲得更多的資源和機會。
2. 這個行業競争激烈,隻有適應了弱肉強食的環境,才能生存下去。
3. 戰争是弱肉強食的典型表現,有時候隻有勝利者才能留下來。
與《弱肉強食》相關的組詞有:
1. 弱者
2. 強者
3. 食物鍊
4. 競争
近義詞:弱肉強食的近義詞有「優勝劣汰」和「適者生存」。
反義詞:弱肉強食的反義詞是「和諧共處」和「互助合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