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若夫的意思、若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若夫的解釋

[as to] 句首語氣詞,用在句首或段落的開始,表示另提一事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詳細解釋

至于。用于句首或段落的開始,表示另提一事。《易·繫辭下》:“若夫雜物撰德,辯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史記·範雎蔡澤列傳》:“若夫窮辱之事,死亡之患,臣不敢畏也。” 明 李贽 《複鄧石陽書》:“若夫上上人,則舉世絶少;非直少也,蓋絶無之矣。” 魯迅 《書信集·緻胡適》:“但白話的生長,總當以《新青年》主張以後為大關鍵,因為态度很平正。若夫以前文豪之偶用白話入詩文者,看起來總覺得和運用‘僻典’有同等之精神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若夫”是文言文中常見的發語詞,主要用于句首或段落開頭,表示話題的轉換或另提一事。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詞性功能
    作為句首助詞,無實際詞彙意義,主要起引出新話題的作用,相當于現代漢語的“至于”“說到”。例如《醉翁亭記》:“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此處“若夫”即引出對山間朝暮景色的描述。

  2. 語境翻譯
    根據上下文,可靈活譯為“像那”“如果說到”等。如《嶽陽樓記》“若夫淫雨霏霏”中,可理解為“像那連綿的陰雨”。


二、用法特點


三、常見例句

  1. 歐陽修《醉翁亭記》:“若夫日出而林霏開……”(引出自然景象描寫)
  2. 《史記·範雎蔡澤列傳》:“若夫窮辱之事,臣不敢畏也。”(轉換至對個人态度的陳述)
  3. 李贽《複鄧石陽書》:“若夫上上人,則舉世絕少。”(另提一類人物進行評價)

四、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分析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古代漢語虛詞詞典》或相關注釋版本。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義解析

《若夫》是一個成語,表示“如果”或者“假如”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若夫》的部首是艸(草字頭部首),它的筆畫數是11。

來源和繁體

《若夫》這個成語來源于《論語·鄉黨篇》:“不患莫己知,患人之不己也。”這句話的下半部分還有一個“若夫”。“若夫”在這裡表示“假如”。

《若夫》的繁體寫法是「若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若夫」也有一種常見的寫法,即「若甫」。其中的“夫”或“甫”都是表示“人”的意思,與現代的意思保持一緻。

例句

1. 若夫學習,需持之以恒。

2. 若夫努力奮鬥,就會取得成功。

3. 若夫不珍惜機會,将來可能會後悔。

組詞

1. 若有所思:表示在某種情況下有所思考。

2. 夫子:對古代學者、名人的尊稱。

3. 夫妻:指夫婦二人。

近義詞

1. 若:表示假設的情況。

2. 如若:表示如果。

3. 萬一:表示某種情況的可能性。

反義詞

1. 實在:表示事實的真實與現實。

2. 心無旁骛:表示專心緻志。

3. 無論如何:表示無論什麼情況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