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若夫的意思、若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若夫的解釋

[as to] 句首語氣詞,用在句首或段落的開始,表示另提一事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詳細解釋

至于。用于句首或段落的開始,表示另提一事。《易·繫辭下》:“若夫雜物撰德,辯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史記·範雎蔡澤列傳》:“若夫窮辱之事,死亡之患,臣不敢畏也。” 明 李贽 《複鄧石陽書》:“若夫上上人,則舉世絶少;非直少也,蓋絶無之矣。” 魯迅 《書信集·緻胡適》:“但白話的生長,總當以《新青年》主張以後為大關鍵,因為态度很平正。若夫以前文豪之偶用白話入詩文者,看起來總覺得和運用‘僻典’有同等之精神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若夫"是古代漢語中常用的發語詞,主要功能是引出下文或轉換話題,多用于句首。該詞在文言文中有兩種典型用法:

一、表示話題轉換 用于段落開頭承接上文,引出新論述方向。例如《嶽陽樓記》"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中,通過"若夫"将語境從晴明景象轉向陰雨情境。這種用法常見于唐宋八大家的議論性散文,起到承轉邏輯的作用。

二、表達假設關系 在部分語境中含假設意味,相當于"至于"。如《禮記·中庸》"若夫至德之人,和于陰陽",此處"若夫"帶有假設性論述的意味,強調特定前提下的推論結果。該用法多見于先秦諸子文獻。

詞源考證方面,《古代漢語虛詞詞典》(商務印書館,1999)指出:"若"本為動詞表順從,"夫"是語氣助詞,二字連用虛化後形成固定結構。其語法功能與"至如""若乃"等詞存在細微差異,主要區别在于"若夫"更側重開啟全新論述維度。

權威文獻中,《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第9卷第637頁将其定義為"助詞,用于句首以引出下文"。現代學者王力在《古代漢語》教材中特别強調,該詞具有明顯的語篇銜接功能,是理解文言文邏輯脈絡的關鍵标志詞之一。

(來源說明:引證内容參考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纂的《現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及北京大學《古代漢語》教材等權威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若夫”是文言文中常見的發語詞,主要用于句首或段落開頭,表示話題的轉換或另提一事。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詞性功能
    作為句首助詞,無實際詞彙意義,主要起引出新話題的作用,相當于現代漢語的“至于”“說到”。例如《醉翁亭記》:“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此處“若夫”即引出對山間朝暮景色的描述。

  2. 語境翻譯
    根據上下文,可靈活譯為“像那”“如果說到”等。如《嶽陽樓記》“若夫淫雨霏霏”中,可理解為“像那連綿的陰雨”。


二、用法特點


三、常見例句

  1. 歐陽修《醉翁亭記》:“若夫日出而林霏開……”(引出自然景象描寫)
  2. 《史記·範雎蔡澤列傳》:“若夫窮辱之事,臣不敢畏也。”(轉換至對個人态度的陳述)
  3. 李贽《複鄧石陽書》:“若夫上上人,則舉世絕少。”(另提一類人物進行評價)

四、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分析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古代漢語虛詞詞典》或相關注釋版本。

别人正在浏覽...

敗谷悲觀厭世不見棺材不下淚遲緩寵契催首丹火大戎大肆咆哮耋壽頂點第五縱隊駧馳度法發膚諷世富民渠肐膝關節痛詭異鼓絕孤岚寒燠何極混碰活徑檢求絞缢接迹近識今早雞翹究度九纮看不過爛醉如泥冷色林樊龍城美莊名鞿利鞚名實相符内教鸊鷉青龍寺虬結麴室曲文深讐大恨笙歌鼎沸升水受到雙栖抒溷庶子填褊提價體略畏難無有倫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