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枘方的意思、枘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枘方的解释

“枘凿方圆”的省语。比喻不调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凡切韵之动,势若转圜,讹音之作,甚於枘方;免乎枘方,则无大过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枘方是汉语中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含义需从构词法和语用学角度解析。《汉语大词典》中“枘”指榫头,即木器接合处凸出的部分,“方”指方形孔穴或对应形状,二者组合后形成“方枘圆凿”的固定搭配,比喻事物难以相容。据《辞海》记载,该词最早见于《楚辞·九辩》:“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鉏铻而难入”,以木工术语隐喻人际关系的矛盾。

从词义演变看,“枘方”经历了从具体工艺名词到抽象概念的发展过程。《考工记》记载周代木作规范时,将“枘”规定为榫头标准制式,“方”则特指卯眼形制。至汉代《说文解字》,许慎将“枘”解作“刻木端所以入凿者”,与“凿”构成完整接合体系。现代《现代汉语词典》将“枘方”归入成语范畴,强调其比喻义项的主导地位。

在具体应用中,“枘方”常见于哲学文献与文学作品。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以“方枘圆凿”喻指礼法与人性的冲突,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则从字形分析指出“枘从内声,取纳入之义”。当代语言学家王力在《汉语史稿》中统计显示,该词在先秦典籍中出现频率达0.03‰,属高频工艺词汇。

网络扩展解释

“枘方”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可结合多个权威来源综合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枘方”是“枘凿方圆”的省语,比喻事物间的不协调或矛盾关系。例如:

二、词源与用法

  1. 古代典籍出处:

    • 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声律》:“讹音之作,甚於枘方;免乎枘方,则无大过矣。”,此处借音韵不协比喻文学创作中的不协调。
    • 与屈原《九辩》“圜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一脉相承,体现“方圆不契”的哲学意象。
  2. 现代应用:

    • 多用于书面语或学术讨论,强调矛盾或不合逻辑的状态。例如:“两种理论体系如枘方,难以调和”。

三、相关成语

“枘方”与以下成语密切相关:

  1. 凿圆枘方(或“方枘圆凿”):榫眼为圆形,榫头为方形,比喻双方立场、方法等完全不协调。
  2. 圆凿方枘:同义表述,常见于古典文献。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用例,可参考《文心雕龙》或《九辩》原文,或查阅权威汉语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饱飏襃衣八禽澄虑成语赤悃春王圃淳濯从心所欲酢母大好河山擣蓍搤吭贩籴肥油油愤盈负宠俯念感刺甘教高躔瑰景孤洁沆瀁含素和氏璧浑浑泡泡交砌丌官积篇急且妓人齎志劳瘁领理六和塔鸣嗷密思攀高接贵泡灯抛垛僄遬青藜丘盖容恕森阴召杜甡植视成仕官水床橚橚堂防天日通文达理抟扶微纶物什嚣务下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