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rtar] 研缽,臼。硬質材料制成,通常呈碗狀的小器皿,用杵在其中将物質搗碎或研磨
研細藥物的器具,形如臼而小。 宋 洪邁 《容齋四筆·雷公炮炙論》:“癥塊者,以硵砂、硝石二味,乳鉢中研作粉,同煅了,酒服,神效。” 宋 朱熹 《乳餅詩》:“清朝薦疎盤,乳缽有真味。”《西遊記》第六九回:“醫官聽命,即将八百八味,每味三斤……并乳鉢、乳槌之類都送至館中。”《紅樓夢》第二八回:“我沒法兒,把兩枝珠花兒現拆了給他,還要了一塊三尺上用大紅紗去,乳鉢乳了隔面子呢。”
乳缽是一種傳統研磨器具,其含義和用途可歸納如下:
基本定義
乳缽指研制藥粉的容器,通常由硬質材料(如陶瓷、石料)制成,形狀略似碗狀,需配合杵使用。英文對應詞為"mortar",常見于醫藥、化學領域。
結構與功能
應用場景
主要用于中藥制備,如《西遊記》記載太醫使用乳缽、乳槌處理八百餘味藥材。現代實驗室也用于研磨化學試劑。
文學印證
多部古典文獻記載其用途,除上述作品外,《查字典》例句顯示其研磨過程會産生工具磨損痕迹。
該器具至今仍在傳統醫藥領域使用,體現了古代制藥工藝的智慧。如需查看具體古籍用例,可參考《西遊記》第六十九回及《紅樓夢》第二十八回原文。
《乳缽》是一個漢字詞語,乳指的是牛奶,缽指的是一種裝飾精美的飯碗。
因此,《乳缽》一詞可以指代盛放牛奶的飯碗。
《乳缽》的拆分部首是「丶」和「钅」。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乳缽》總共包含了9個筆畫。
《乳缽》一詞最早出現于《易·皇帝大業》一篇中,原文如下:
「《乳缽》皇帝大業,利見大人。」
文章中的《乳缽》被用來形容對于皇帝制度的肯定與贊譽。
在繁體字中,乳缽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乳缽的寫法有一些變化:
乳:丨乁冂丶
缽:钅鞏蔔攴
「她把新鮮的牛奶倒入乳缽中,端給客人品嘗。」
乳波、乳糜、乳香、缽盂、缽特人等。
乳壇、乳瓶、乳盞。
酒杯、飲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