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entle and agreeable;meek] 溫柔和順;溫順
金花鼠十分柔順
(1).溫柔和順。《易·坤》:“柔順利貞,君子攸行。”《後漢書·東夷傳序》:“故天性柔順,易以道禦。” 唐 杜甫 《送重表侄王砅評事使南海》詩:“六宮師柔順,法則化妃後。” 宋 司馬光 《蘇主簿夫人墓志銘》:“婦人柔順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齊其家,斯已賢矣。”《紅樓夢》第一二○回:“ 薛姨媽 聽他的話,‘好一個柔順的孩子!’心裡更加喜歡。”
(2).猶柔軟,不堅硬。《孔叢子·抗志》:“子不見夫齒乎?雖堅剛,卒盡相摩;舌柔順,終以不弊。”
(3).猶馴服,馴順。 宋 範仲淹 《奏上時務書》:“忠臣骨鯁而易疎,佞臣柔順而易親。”《明史·呂翀傳》:“二臣既去,則柔順之人必進,将一聽陛下所為,非國家之福。” 巴金 《滅亡》第五章:“這一次,孩子一點也不抵抗,很柔順地任她拖走。”
“柔順”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及用法:
溫柔和順
指性格溫和、順從,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情或态度。例如《後漢書》提到“天性柔順,易以道禦”,體現對他人的親和力。
柔軟不堅硬
形容物體質地柔軟,如《孔叢子》中“舌柔順,終以不弊”,以舌頭比喻柔軟不易損壞的特性。
馴服、順從
可指人或事物的服從性,如宋代範仲淹所述“佞臣柔順而易親”,含一定貶義色彩。
通過不同語境,“柔順”可表達性格、質地或行為特征,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具體含義。
柔順這個詞表示柔軟、順從的意思,形容某物具有容易彎曲、聽話順從的特質。
柔順的部首是⺌(曲部),總共有8筆。
柔順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漢語。在《周易·系辭上》中,就提到了“柔順以蒙,故受之以容,因以利貞”,表示了溫柔、順從的品質是有益于堅守正道的。
柔順的繁體字為「柔順」,兩個字的結構和意思與簡體字完全相同。
在古代,柔順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例如,在《康熙字典》中,柔順被寫作「柔舜」,但意義仍然與現代的柔順相同。
1. 她的頭發柔順而亮澤。
2. 這條狗非常柔順,從不違抗主人的命令。
3. 隻有柔順的材料才能起到良好的縫合效果。
柔順可以與其他詞組成複合詞,例如:
1. 柔順劑
2. 柔順性
3. 柔順度
與柔順意思相近的詞包括:順從、溫順、聽話。
與柔順意思相反的詞包括:剛硬、倔強、叛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