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鼇峯的意思、鼇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鼇峯的解釋

亦作“鰲峰”。1.指翰林院。 宋 魏泰 《東軒筆錄》卷十一:“ 宋景文公 守 益州 ……為承旨,又作詩曰:‘粉署重來憶舊遊,蟠桃開盡海山秋。寧知不是神仙骨,上到鼇峯更上頭。’” 元 黃溍 《上都分院》詩:“暮投玉堂署,鼇峯屹中央。” 清 王端履 《重論文齋筆錄》卷一:“步趨丹陛,入鶴籞而知嚴;手校紫泥,臨鼇峯而滋惕。”

2.指江海中的島嶼。因如巨鳌背負山峰,故名。 清 屈大均 《廣東新語·山語·靈洲山》:“ 西 北 二江之來,至 廣州 ,先以 靈洲 為砥柱,次以 海珠 ,次以 海印 ,次以 禺珠 ,皆在水中央,所謂鰲峯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鼇峯”(或寫作“鳌峰”)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指代翰林院

“鼇峯”常用于文學作品中,象征古代翰林院的清貴地位。翰林院是古代文職官員的學術機構,因傳說中巨鳌(神龜)背負仙山的意象,古人将翰林院比作“鳌峰”,寓意其高不可攀、如登仙境。
例證:


二、地理名稱:江海中的島嶼

“鼇峯”也指代形似巨鳌背負山峰的島嶼或山峰,多見于嶺南地區的地理描述。
例證:


“鼇峯”兼具文化與地理雙重内涵:

  1. 文化象征:喻指翰林院,體現文人的崇高地位;
  2. 自然景觀:描述形似巨鳌的島嶼或山峰,多見于嶺南文獻。
    兩種含義均通過神話意象(巨鳌負山)與文學表達相結合,展現了漢語詞彙的豐富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鼇峯》是一個古代漢字,它的意思是指傳說中的巨大海獸或怪獸。以下是關于《鼇峯》的一些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鼇峯》的部首是從字形上來說,左邊的部分可以算為犭,右邊的部分可以算為穴。它總共有18個筆畫。 來源:《鼇峯》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傳說中的神話故事。它被形容為一種能夠主宰海洋的巨獸,擁有無比的力量和威嚴。 繁體:在繁體字中,《鼇峯》的字形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鼇峯》的字形有時會稍有不同,但整體上保持相似。 例句:沒有提供例句。 組詞:《鼇峯》作為一個獨立的詞語,它在組詞中的使用較少。 近義詞:沒有提供近義詞。 反義詞:沒有提供反義詞。 希望這些簡要的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