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邊境哨所。《後漢書·章帝紀贊》:“儒館獻歌,戎亭虛候。”引申為邊防。 宋 陳鹄 《耆舊續聞》卷四:“曏屬戎亭之警,載繄廟略之勤。”
“戎亭”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戎亭”指邊境哨所,主要用于描述古代軍事防禦體系中的邊防設施。該詞由“戎”(軍事、兵器)和“亭”(崗亭、驿站)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為軍事用途的崗亭。
在曆史文獻中,“戎亭”常被引申為邊防或邊疆防務的整體概念,例如宋代文獻中提到的“戎亭之警”即指邊防的緊急軍情。
“戎亭”是古代軍事術語,核心含義為邊境哨所,常見于描述邊防事務的文獻中。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及宋代相關史料原文。
戎亭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戈”部和“亭”部。
“戈”是戎兵所使用的兵器,表示戰争、武力、軍隊等意思。
“亭”原本是一個由“丁”和“亠”組成的漢字,表示有亭子的地方。
戎亭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戰争時期,用來指代提供戰争信息和傳遞命令的地方,類似于現代的指揮中心。
在繁體字中,戎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戎亭的“亭”部寫作“廷”,表示官署、朝廷,而非亭子。
以下是關于“戎亭”的例句:
1. 戰場上的戎亭周密部署,使軍隊能夠靈活應對敵軍的變化。
2. 朝廷下達了戎亭的指令,讓将領們立即進行調兵遣将。
戎兵、戰争、戰場、戎馬、戎裝、戎行
兵站、指揮所、指揮中心、軍事指揮部
和平、和緩、和睦、和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