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戎旆的意思、戎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戎旆的解釋

軍旗。亦借指戰事。 唐 韓愈 《奉酬振武胡十二丈大夫》詩:“戎旆暫停辭社樹,裡門先下敬鄉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戎旆”是漢語古典文獻中常見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形、詞源及文獻用例三個維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戎”本義為兵器,《說文解字》釋作“兵也,從戈從甲”,引申指軍事、軍隊;“旆”指古代旗幟末端狀如燕尾的垂飾,《爾雅·釋天》載“繼旐曰旆”,後泛指軍旗。二字組合成“戎旆”,特指軍隊出征時使用的戰旗,如《漢語大詞典》定義為“軍旗,戰旗”。

二、文獻例證

  1. 唐代詩歌中常見該詞,如李商隱《贈别前蔚州契苾使君》有“日晚鸊鹈泉畔獵,路人遙識郅都鷹”句,其中“戎旆”象征戍邊軍威;
  2. 《詩經·小雅·出車》“設此旐矣,建彼旄矣”雖未直用“戎旆”,但鄭玄箋注“旐謂龜蛇之旐,将帥所建”佐證其軍事屬性。

三、文化内涵

古代軍旗具有指揮作戰、标識陣營的雙重功能,《左傳·宣公十二年》記載“前茅慮無,中權後勁”,杜預注“慮無,如今軍行前有斥候蹹伏,皆持以绛及白為幡”,印證“戎旆”作為軍事符號的核心地位。

網絡擴展解釋

“戎旆”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1. 本義
    指軍旗,即古代軍隊中使用的旗幟,常用于象征軍事指揮或軍隊标識。例如唐代韓愈在《奉酬振武胡十二丈大夫》詩中提到:“戎旆暫停辭社樹,裡門先下敬鄉人”,這裡的“戎旆”即代指軍旗。

  2. 引申義
    可借指戰事或軍事行動。古代文獻中常通過“戎旆”這一具象事物來隱喻戰争的整體狀态。例如“戎旆暫停”表示戰事暫時停歇。

字形與結構

現代使用

該詞屬于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主要出現在古詩文、曆史文獻或文學創作中,用于增強曆史感或文學意境。例如:“邊塞詩中的戎旆,常與烽火、征馬等意象并列,烘托戰争氛圍”。

若需進一步探究相關詩詞用例或曆史語境,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文學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矮紙寶珪邊圖并無二緻不解衣饞扠長于産後酬償酬沮傳飯辍職待定系數法颠詈跌跌絆絆疊聲鼎分三足頂陽骨鬥花兜圍風起雲湧改操易節羔羊素絲格敕拱挹鈎車堠程懷濡皇聖禍譴急促濟渡浄練雞日攫盜軍争樂極悲生理妝木榻穿膩縫弄性篇體七寶台青芊绮宴泉穸趣禅區中緣唼嗍試管世俗手松殊勝四鉢筒車退藏退歸毋須鹹津津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