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的意思、溶解度的詳細解釋
溶解度的解釋
[solubility] 在一定溫度和壓強下,某種物質在一百克水或其他溶劑中所溶解的最大克數叫做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裡的溶解度
詞語分解
- 溶的解釋 溶 ó 〔溶溶〕a.形容寬廣;b.形容水流動;c.形容月色蕩漾。 在水中或其他液體中化開:溶化。溶解。溶液。溶劑。溶洞。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溫度和壓力下,某物質在特定溶劑中達到溶解平衡時所能溶解的最大量。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 溶解度表示溶質與溶劑形成均一溶液的最大能力,通常用溶質質量/溶劑質量(如克/100克水)或物質的量濃度(如mol/L)等單位表示。
- 例如,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克/100克水,即100克水最多溶解36克氯化鈉形成飽和溶液。
2.影響因素
- 溫度:
大多數固體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鉀),少數變化不大(如氯化鈉),極少數反而減小(如氫氧化鈣)。氣體溶解度通常隨溫度升高而降低。
- 壓力:
對固體和液體影響微小,但氣體溶解度與壓力成正比(亨利定律)。例如,碳酸飲料中CO₂在高壓下溶解,開瓶後壓力降低,氣體逸出。
3.溶解平衡與過飽和
- 當溶質溶解速率等于析出速率時,溶液達到動态平衡,稱為飽和溶液。
- 過飽和溶液(溶質含量超過溶解度)可通過加熱後緩慢冷卻制得,但狀态不穩定,輕微擾動會析出晶體。
4.應用實例
- 工業結晶:利用溶解度差異提純物質,如海水曬鹽。
- 日常生活:熱水沖泡的糖水冷卻後可能析出晶體,說明溫度對溶解度的影響。
5.與溶解速度的區别
- 溶解度是平衡狀态的最大值,而溶解速度描述達到平衡的快慢,受顆粒大小、攪拌等因素影響。例如,糖塊溶解慢,但最終溶解度與糖粉相同。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物質的溶解度數據或實驗方法,可參考化學手冊或溶解度曲線圖。
網絡擴展解釋二
溶解度
溶解度是指單位溶劑中溶質在一定溫度和壓力下能溶解的最大量。
拆分部首和筆畫
溶解度的拆分部首是水,筆畫數為13。
來源和繁體
溶解度一詞源于中文,無對應的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對于溶解度的描述使用了不同的漢字組合,如“溶解”、“容納”等。
例句
1. 在20攝氏度下,鹽的溶解度約為356克/升。
2. 溶解度的提高可以通過增加溫度或增加溶質的攪拌速度來實現。
組詞
溶解、溶液、飽和溶解度、相溶性
近義詞
溶解能力、溶度
反義詞
沉澱度、析出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