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ne's face glowing with health] 臉上放出光彩。形容身體健康精神飽滿
竟妝,容光煥發。——《聊齋志異·阿繡》
臉上光彩四射。形容人精神振奮。 清 宣鼎 《夜雨秋燈錄·麻瘋女邱麗玉》:“旋命婢扶夫人出。則衣一品命婦服,容光煥發,翁幾驚伏。視之,即己女 麗玉 也。” 魯迅 《朝花夕拾·範愛農》:“大家一怔之後,便容光煥發地互相告語,并且研究這刺客是誰,漢字是怎樣三個字。” 柳青 《創業史》第二部第四章:“你看他,和藹可親的中年莊稼人臉盤,容光煥發,洋溢着愉快的情緒。”
“容光煥發”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róng guāng huàn fā,以下是詳細解釋:
形容人臉上光彩四射,精神飽滿,表現出健康、自信和活力的狀态。其中“容光”指面容的光彩,“煥發”意為光彩外現。
最早見于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阿繡》:“母亦喜,為女盥濯,竟妝,容光煥發。”。現代作家方紀在《歌聲和笛音》中也用此詞描述人物神采。
補充:英文可譯為 "one's face glowing with health"。若需更多例句或出處細節,可參考《聊齋志異》原文或相關文學解析。
詞義:
《容光煥發》這個詞意為面容發光發亮,形容人的氣色好、精神煥發。
部首和筆畫:
《容光煥發》這個詞的部首是“⺝”(宀),總共有12畫。
來源:
《容光煥發》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文學作品,出自《老子·道德經》:“美其美,美斯善也;親其母,則民之黨;養其生,則民之誠;容其器,則民之朱;故從事而盈。”其中的“容其器”一詞意為敞開容器,擴大容量。後來引申為人的面容越來越好,煥發出光彩。
繁體:
《容光煥發》這個詞的繁體寫法為“容光煥發”。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中,容拆分為“宀”和“谷”,光拆分為“日”和“兒”,煥拆分為“火”和“玄”,發拆分為“犬”和“又”。
例句:
1. 她最近病愈,現在容光煥發,看起來精神很好。
2. 在早上七點起床鍛煉後,我感覺容光煥發,整天都精力充沛。
組詞:
1. 容貌:指人的外表,容顔。
2. 發亮:形容物體表面光亮閃耀。
3. 光彩照人:形容人的容貌和氣質很美麗,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近義詞:
1. 面色紅潤:形容人的面色健康、紅潤。
2. 神采奕奕:形容人的精神狀态極佳,容光煥發。
3. 生氣勃勃:形容人的精力旺盛,活力充沛。
反義詞:
1. 暗淡無光:形容人的面容黯淡無光,生氣不足。
2. 面黃肌瘦:形容人的面部黃瘦無神,缺乏營養和精神。
3. 疲憊不堪:形容人的精神和體力極度疲倦,無法保持活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