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惰的意思、敖惰的詳細解釋
敖惰的解釋
傲慢怠惰。《禮記·大學》:“所謂齊其家在脩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 明 黃绾 《明道編》卷一:“於此皆得其正,則親愛、賤惡、畏敬、哀矜、敖惰五者皆無偏辟。”
詞語分解
- 敖的解釋 敖 á 出遊,閑遊:“以敖以遊”。 古同“熬”,煎熬。 姓。 筆畫數:; 部首:攵; 筆順編號:
- 惰的解釋 惰 ò 懶,懈怠,與“勤”相對:懶惰。怠惰。惰性。惰慢。将驕卒惰。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敖惰”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áo duò(),其含義可綜合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指傲慢與怠惰的結合,既包含态度上的輕視、不謙遜(“敖”通“傲”),又包含行為上的懶散、不勤勉(“惰”)。這一組合詞常用于形容人對己對事雙重消極的狀态。
2.古典出處與用法
- 《禮記·大學》中提到:“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指人若對他人表現出傲慢怠惰的态度,則會偏離正道()。
- 明代黃绾在《明道編》中進一步闡釋,将“敖惰”與“親愛”“畏敬”等情感并列,強調修身需避免此類偏頗()。
3.深層解析
- “敖”:古通“傲”,表傲慢、輕視,常見于文言文,如“敖慢”(傲慢)、“敖弄”(嘲弄)。
- “惰”:指懶惰、懈怠,如“怠惰”()強調缺乏積極性。
組合後,“敖惰”更突出态度與行為的雙重問題,常用于批評或警示。
4.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敖惰”較少單獨使用,多出現在學術或古籍研究中,需結合語境理解。日常表達類似含義時,常用“傲慢懶散”“驕惰”等替代。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禮記》原文或詞典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敖惰:這個詞的意思是指懶惰、懈怠、懶散的狀态或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敖惰這個詞的部首是 “攵” 和 “火”,其中 “攵” 表示手,并且是漢字中常見的部首之一;“火” 表示火。它的總筆畫數為15畫。
來源:敖惰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文獻和漢字的發展。根據《康熙字典》,敖指的是放縱、狂放不羁,而惰指的是懶散、不勤勞。這兩個字的結合,形成了現代漢語中的敖惰一詞。
繁體:在繁體字中,敖惰的寫法為「敖惰」,沒有改變詞義或拼音。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敖的寫法為「敖」,古代的惰字寫作「懮」。
例句:他這個人很敖惰,從來都不願意做任何事情。
組詞:敖戲、敖德薩、敖丙、敖包、敖麥等。
近義詞:懶惰、懶散、懈怠、怠惰等。
反義詞:勤奮、努力、自律、敬業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