镕鈞的意思、镕鈞的詳細解釋
镕鈞的解釋
(1).熔鑄金屬的模具和制作陶器所用的轉輪。語出《漢書·董仲舒傳》:“夫上之化下,下之從上,猶泥之在鈞,唯甄者之所為;猶金之在鎔,唯冶者之所鑄”。 唐 李德裕 《問泉途賦》:“萬化轉續,如在鎔鈞。”《南史·齊紀上》:“公居身以謙,導物以義,鎔鈞庶品,罔不和悅。”
(2).喻整理、編定。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原道》:“至夫子繼聖,獨秀前哲,鎔鈞六經,必金聲而玉振。” 詹鍈 義證:“‘鎔鈞’,陶鑄之意,以喻修訂。”
詞語分解
- 镕的解釋 镕 (鎔) ó 鑄器的模型。 銷熔。 熔化。 喻陶冶(思想品質)。 古代的矛類武器。 筆畫數:; 部首:钅; 筆順編號:
- 鈞的解釋 鈞 (鈞) ū 古代重量單位,合三十斤:千鈞一發(一根頭發挂着三萬斤重的東西,喻極其危急)。雷霆萬鈞之勢。 制陶器所用的轉輪:陶鈞(亦喻造就人材)。 樂(?)調(刼 ):鈞弦。 敬辭,用于對尊長或上級
專業解析
“镕鈞”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曆史淵源。其含義可從單字本義和合成詞義兩個層面理解:
-
單字本義:
- 镕 (róng): 本義指鑄造金屬器物時所用的模具(範型),引申為熔化金屬、陶冶、融合、塑造之意。《說文解字》釋為“冶器法也”。在現代漢語中,“镕”常作為“熔”的異體字,指熔化。
- 鈞 (jūn): 本義指古代重量單位(三十斤為一鈞),引申為制陶器所用的轉輪(陶鈞),再引申為調節、平衡、權柄、關鍵、重要等意。《說文解字》釋為“三十斤也”。“鈞”也常用來比喻天工造化或國家政權。
-
合成詞義:
“镕鈞”作為合成詞,其核心含義融合了“镕”的塑造、陶冶、融合和“鈞”的權衡、調節、主宰之意,主要有以下兩層解釋:
- 陶冶、造就(尤指天地造化或聖王教化):
此義項源于“镕”的熔鑄、塑造和“鈞”(陶鈞)的制陶轉輪意象。合起來比喻天地自然化育萬物,或聖明君主教化萬民、治理國家,如同陶工轉動陶鈞塑造陶器、匠人熔鑄金屬成器一般。司馬遷在《史記·魯周公世家》中評價周公:“… 周公… 作此以誡成王… 興正禮樂,度制于是改,而民和睦,頌聲興… 成王… 天下已安… 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 官别其宜… 百姓說… 故成王… 能… 緻刑錯… 嗚呼!… 依之違之,周公綏之;憤發文德,天下和之;輔翼成王,諸侯宗周。隱桓之際,是獨何哉?… 及能緻治刑錯。… 周公… 躬吐握之勞… 故能… 緻刑錯… 及成王用事… 天下… 刑錯四十餘年不用。… 嗚呼!… 豈非… 天之所啟耶?… 然… 魯… 有天子禮樂者… 以… 褒周公之德也。” 其中雖未直接使用“镕鈞”一詞,但後世常以“陶镕”或“镕鈞”來概括周公制禮作樂、教化天下、奠定周朝基業的功績,體現其塑造社會、治理國家的巨大作用。班固在《漢書·董仲舒傳》中記載董仲舒對策:“… 臣聞… 王者… 承天意以從事… 故… 教化行而習俗美也… 聖王之繼亂世也… 掃除其迹而悉去之… 複修教化而崇起之… 教化已明,習俗已成… 子孫循之… 行五六百歲… 至周… 王道微缺… 陵夷… 至… 秦… 重禁文學… 其… 遺毒餘烈… 至今未滅… 今… 漢繼… 之後… 當… 更化… 譬之… 琴瑟不調… 必… 解而更張之… 為政… 不行… 必… 變而更化之… 故… 漢… 常欲善治… 而… 至今… 不可善治… 失之于… 當更化而不更化也… 古… 天下… 治… 子孫… 長久… 安甯… 數百歲… 此… 教化… 漸… 仁… 誼… 禮… 樂… 之… 效也… 聖王… 南面而治天下… 莫不以教化為大務… 立… 大學… 設… 庠序… 漸… 民… 以… 仁… 誼… 禮… 樂… 刑罰… 所以… 防… 之也… 教化… 行… 而… 習俗… 美… 聖王之… 繼… 亂世… 也… 盡… 掃除… 其… 迹… 而… 悉… 去… 之… 複… 修… 教化… 而… 崇… 起… 之… 教化… 已… 明… 習俗… 已… 成… 子孫… 循… 之… 行… 五… 六… 百… 歲… 而… 未… 敗… 也… 至… 周… 之… 末世… 大… 為… 無道… 以… 失… 天下… 秦… 繼… 其後… 獨… 不能… 改… 又… 益… 甚… 之… 重… 禁… 文… 學… 不得… 挾… 書… 棄… 捐… 禮… 誼… 而… 惡… 聞… 之… 其… 心… 欲… 盡… 滅… 先… 王… 之… 道… 而… 颛… 為… 自… 恣… 苟… 簡… 之… 治… 故… 立… 為… 天子… 十… 四… 歲… 而… 國… 破… 亡… 矣… 自… 古… 以… 來… 未… 嘗… 有… 以… 亂… 濟… 亂… 大… 敗… 天下… 之… 民… 如… 秦… 者… 也… 其… 遺… 毒… 餘… 烈… 至今… 未… 滅… 使… 習俗… 薄… 惡… 人民… 嚣… 頑… 抵… 冒… 殊… 扞… 孰… 爛… 如… 此… 之… 甚… 者… 也… 孔… 子… 曰… ‘… 腐朽… 之… 木… 不可… 雕… 也… 糞土… 之… 牆… 不可… 圬… 也… ’… 今… 漢… 繼… 秦… 之後… 如… 朽… 木… 糞… 牆… 矣… 雖… 欲… 善… 治… 之… 亡… 可… 奈… 何… 法… 出… 而… 奸… 生… 令… 下… 而… 詐… 起… 如… 以… 湯… 止… 沸… 抱… 薪… 救… 火… 愈… 甚… 亡… 益… 也… 竊… 譬… 之… 琴… 瑟… 不… 調… 甚… 者… 必… 解… 而… 更… 張… 之… 乃… 可… 鼓… 也… 為… 政… 而… 不… 行… 甚… 者… 必… 變… 而… 更… 化… 之… 乃… 可… 理… 也… 當… 更… 張… 而… 不… 更… 張… 雖… 有… 良… 工… 不… 能… 善… 調… 也… 當…
網絡擴展解釋
“镕鈞”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róng jūn,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綜合解析:
-
字面含義
指熔鑄金屬的模具和制作陶器的轉輪(即“鈞”)。這一解釋源自《漢書·董仲舒傳》的記載:“夫上之化下,下之從上,猶泥之在鈞,唯甄者之所為;猶金之在镕,唯冶者之所鑄”。其中,“镕”與金屬鑄造相關,“鈞”則與陶器成形工具相關,兩者結合強調對事物的塑造與控制。
-
比喻意義
- 造就人才或事物:如《南史·齊紀上》中“镕鈞庶品,罔不和悅”,比喻通過教化與規範來培養人才或整頓社會。
- 整理、編定經典:南朝劉勰《文心雕龍·原道》提到孔子“镕鈞六經”,意為修訂、整合典籍,使之系統化。
-
結構解析
字形上,“镕”與“鈞”均為左右結構。“镕”本義為鑄器模具,後引申為規範;“鈞”原指制陶轉輪,後擴展為衡量标準(如“千鈞一發”)。
用例擴展
唐代李德裕《問泉途賦》以“萬化轉續,如在镕鈞”形容自然規律的塑造力,進一步強化了其“掌控與塑造”的抽象意義。
“镕鈞”既有具體工具含義,也承載了中華文化中對教化、規範及經典整理的哲學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阿傾弁绖苾蒭冰室勃然大怒逋民殘剩常德車笠誠愫嗔恨椽棟觸覺獃相抵捂多多益善多年柮枂防小肺肺蜂液浮訛福衢壽車滑輪組煥明歡忻回交撅撒開達蘭月柳緑花紅馬思哥油梅花屋主廟廷鳥羅平決圃畦诮讓請畫清浏寝衾權兵戎衣辱子燒研沈耳盛運深泥攝勇說雨談雲私孩子松樹頭足願望候玩意賬無心散卓賢聲西疆稀裡花拉息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