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太陽照育萬物的德性。舊時用以歌頌帝王之德。《管子·四時》:“時雨乃降,五穀百果乃登。此謂日德。” 尹知章 注:“日以照育為德也。” 唐 陸贽 《東郊朝日賦》:“和氣旁通,帝德與日德并遠;清光相對,帝心與日心齊明。” 唐 袁司直 《寅賓出日賦》:“君德與日德俱遠,道光與日光齊明。”
“日德”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多種解釋,主要分為文學/曆史含義和命理學概念兩類:
基本釋義
指太陽照育萬物的德性,常用于稱頌帝王的恩德。例如《管子·四時》提到:“時雨乃降,五穀百果乃登。此謂日德。” 尹知章注解為“日以照育為德也”,強調太陽滋養萬物的屬性。
延伸用法
唐代文獻中常将帝王之德與日德并提,如陸贽《東郊朝日賦》中“帝德與日德并遠”,借太陽的普照象征君主的仁政。
在八字命理中,“日德”指特定日柱的命格特征:
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詞,文學中側重帝王稱頌,命理學中則為特殊命格術語。
日德,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日”和“德”。其中,“日”是右邊的部首,“德”是左邊的部首。
這個詞彙的拼音是“rì dé”,其中“rì”是第4聲,意為太陽出來;“dé”是第2聲,意為品德、道德。
“日德”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尚書·周書·大禹谟》,其中提到:“日德于一方,日為四時。”這句話的意思是“太陽的德性表現在四個方面,即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所以,“日德”的本意是指太陽的品德或德行在四季間表現出來。
由于中國曆史悠久,繁體字在一些地方仍然有使用。在繁體字中,“日德”的寫法保持不變,部首和筆畫都不變。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在金文中,漢字“日”字的寫法為“口”字旁加上一個彎曲的橫線,代表太陽的形态。而“德”字在篆書時期的寫法為一個“彳”字旁加上“心”字。這是因為“德”字的本義指的是人在行走過程中保持良好品德的心态。
以下是一些用“日德”這個詞的例句:
1. 他的行為舉止始終體現出高尚的日德。
2. 這個社區以維護社會公德為己任,注重傳承和弘揚日德。
3. 日德永遠是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應該努力培養自己的日德。
與“日德”相關的常見組詞有“日子”、“品德”等。
近義詞有“道德”、“品行”等,它們都強調個體在行為上所表現出來的優良品質。
反義詞有“非德”、“流氓行徑”等,它們指代的是缺乏道德修養的行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