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burden is heavy and the road is long — shoulder heavy responsibilities] 擔子重,路途遠。比喻肩負需經曆長期奮鬥的重任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泰伯》
《論語·泰伯》:“ 曾子 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謂負擔沉重,路途遙遠。《商君書·弱民》:“背法而治,此任重道遠而無牛馬;濟大川而無舡楫也。”《韓詩外傳》卷一:“任重道遠者不擇地而息,家貧親老者不擇官而仕。”後用以比喻擔負的責任既重大又要經過長久的努力。《後漢書·祭遵傳》:“臨死遺誡牛車載喪,薄葬 洛陽 。問以家事,終無所言。任重道遠,死而後已。” 唐 韓愈 《顔子不貳過論》:“知高堅之可尚,忘鑽仰之為勞,任重道遠,竟莫之緻。” 宋 歐陽修 《太子太師緻仕杜祁公墓志銘》:“嗚呼!豈所謂任重道遠,而為善惟日不足者歟!” 明 劉元卿 《賢奕編·官政》:“ 隺山 ( 魏隺山 )此論,可謂任重道遠。” 徐特立 《對青年人的幾點希望》:“青年人任重道遠,要繼承的不是財産,而是前輩留下的尚未完成的革命事業,發揚前輩的革命精神。”亦作“ 任重道悠 ”。《後漢書·皇後紀序》:“任重道悠,利深禍速。” 宋 司馬光 《謝賜資治通鑒序表》:“功大力薄,任重道悠,徒懷寸心,行将白首。”
“任重道遠”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rèn zhòng dào yuǎn,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内容解釋:
多用于描述需要長期努力的任務,如國家發展、教育改革、科研探索等。例如:
“實現碳中和目标雖任重道遠,但需全球協作。”
如需更多例句或擴展用法,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任重道遠》這個詞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句名言:“任重而道遠”,意思是承擔的責任重大,所要走的道路漫長艱辛。
《任重道遠》這個詞的部首是“人”,部首筆畫數為2。
《任重道遠》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化中的經典作品。這句名言最早出現在《禮記·大學》這本經典著作中,是中國古代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
《任重道遠》的繁體字為「任重道遠」。
《任重道遠》這個詞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和現代相似。
1. 作為領導者,我們應該清楚自己的責任任重道遠。
2. 這個項目的實施面臨很多困難,但我們要堅持下去,畢竟任重道遠。
1. 任命:指通過正式程式委派人擔任特定職務。
2. 道路:指人類活動的通行路徑或思想、行為的規範。
3. 遠方:指離某地較遠的地方。
1. 使命在肩:表示承擔了重要的使命。
2. 路漫漫其修遠兮:形容道路漫長而艱辛。
輕松短暫:表示任務輕松,道路短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