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人心的意思、人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人心的解釋

(1) [the will of the people]∶指人的感情、願望等

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這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2) [conscience]∶良心

詳細解釋

(1).人的心地。《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説、距詖行、放淫辭,以承三聖者。” 宋 梅堯臣 《送懷倅李太傅》詩:“朝騎快馬暮可到,風物人心皆故鄉。” 清 姚鼐 《儀鄭堂記》:“自 鄭 王 異術,而風俗人心之厚簿以分。”

(2).特指善良的心地、良心。如:這個沒有人心的家夥。

(3).指人們的意願、感情等。《易·鹹》:“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音辭》:“人心有所去取,去取謂之好惡。” 宋 葉夢得 《避暑錄話》卷上:“所謂人心者,喜怒哀樂之已發者也。”《紅樓夢》第九十回:“這麼看起來,人心天意,他們兩個竟是天配的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人心(rén xīn)是現代漢語中的常用詞,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人的本性與情感

    指人類共有的情感、意志或本性。如《孟子·告子上》所言:“仁,人心也;義,人路也”,此處“人心”即與道德本性相關聯。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第1卷,第1021頁。

  2. 群體的意願與傾向

    泛指民衆的集體意志、社會共識或情感導向。例如“人心所向”形容大衆的共同願望,“安撫人心”指穩定民衆情緒。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095頁。

二、引申與文化内涵

  1. 道德與倫理指向

    在儒家語境中,“人心”常與“道心”對照,如《尚書·大禹谟》提出“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強調人性需以道德約束。

    來源:《說文解字注》(段玉裁,中華書局,2013年)第374頁。

  2. 社會心理與時代精神

    如“人心浮動”反映社會不安定心态,“得人心”指符合公衆期待,體現詞彙的社會性特征。

    來源:《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商務印書館,2005年)第326頁。

三、哲學與曆史維度

  1. 心性論的核心概念

    宋明理學将“人心”視為感性欲望(如朱熹《朱子語類》:“人心者,人欲也”),需通過修養升華至“道心”的理性境界。

    來源:《中國哲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第412頁。


綜合定義:

“人心”既指個體情感與本性,亦涵蓋群體心理動向,兼具倫理學、社會學及哲學意涵。其理解需結合具體語境,從微觀情感至宏觀社會意識均有所體現。

網絡擴展解釋

“人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多個維度綜合解析:

1.基本釋義

2.深層内涵

3.動态特性

4.文化典故與用法

5.應用場景

如需進一步探究文化背景或哲學讨論,可參考《易·鹹》《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便門橋碧鹳雀跛擊博文策罷鈔掇叱诃赤日等陣鼎魚凍蟄恩蔭飛蛾赴焰風淚眼腹書根根固固宮神乖貳罣牽規規貴重寒霭黑牛白角橫翠黃炎回禮禁火天掘窖俊秀均一開羅恐慌魁重擴招來況連棟連襟林莽麗正鸾鸖麻葦綿攣懦薄破柴都乾浄利落鹙子搔憂盛治視流石榴子雙針四沖思詠歲周讨絕單污僈笑調小過門斜高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