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與神都憎恨厭惡。極言民怨之甚。 唐 韓愈 《黃家賊事宜狀》:“實由自邀功賞,造作兵端,人神共嫉,以緻殃咎。”亦作“ 人神同嫉 ”。 楊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記》第五章:“虐政密如蛛網,生民墜于塗炭,人神同嫉,天地不容。”
人神共嫉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rén shén gòng jí,其核心含義指人與神都憎恨厭惡,形容民怨積累到極點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該成語強調天怒人怨的嚴重程度,多用于描述統治者或當權者因暴政、惡行引發全民共憤,甚至達到被神明厭棄的境地。其近義詞包括"人神同嫉"()。
最早見于唐代韓愈《黃家賊事宜狀》:"實由自邀功賞,造作兵端,人神共嫉,以緻殃咎。"()
後世如辛亥革命時期,楊玉如在《辛亥革命先著記》中亦用"人神同嫉"批判清廷暴政()。
該成語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感應"思想,認為人間惡行會引發超自然力量的譴責。需注意其多用于書面語,口語中更常用"天怒人怨"等替代表達。
《人神共嫉》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人們都嫉妒神仙。它形容某人的才能、容貌或成就超出常人,引起了衆人的妒忌。
《人神共嫉》的部首是人,共有17個筆畫。
《人神共嫉》最早出現在《淮南子·天文訓》一書中,由當時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劉安所著。這句成語主要用來形容受到羨慕和嫉妒的人們。
《人神共嫉》的繁體字為「人神共嫉」。
《人神共嫉》的古時候漢字寫法為「人神共嫉」。
他的才華令人神啧啧稱奇,《人神共嫉》。
人才、人傑地靈、神采奕奕、共嫉之
羨慕嫉妒恨、忌妒
贊賞、羨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