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人日的意思、人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人日的解釋

(1).舊俗以農曆正月初七為人日。《太平禦覽》卷九七六引 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記》:“正月七日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羹,剪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以貼屏風,亦戴之頭鬢。又造華勝以相遺,登高賦詩。” 宋 高承 《事物紀原·天生地植·人日》:“ 東方朔 《占書》曰:歲正月一日占鷄,二日占狗,三日占羊,四日占豬,五日占牛,六日占馬,七日占人,八日占穀。皆晴明溫和,為蕃息安泰之候,陰寒慘烈,為疾病衰耗。”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人日》:“初七日謂之人日。是日天氣清明者則人生繁衍。” 歐陽山 《三家巷》十二:“‘人日’那天的絕早,醫科大學生 楊承輝 就起了床,急急忙忙地洗臉,刮胡子。”

(2).即工日。一種表示工作時間的計算單位。指一個勞動者工作一日。參見“ 工日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人日"是漢族傳統節日,指農曆正月初七,其内涵可從三方面解析:

一、日期與起源 據《荊楚歲時記》記載,此節源于女娲創世神話,傳說正月初七為造人之日。漢代東方朔《占書》載:"初七人日,從旦至暮,月色晴朗,夜見星辰,人民安",将人日與天文現象關聯。唐代《北史·魏收傳》收錄"正月一日為雞,七日為人"的時序排列,印證了人日與創世時序的關系。

二、習俗活動 《荊楚歲時記》載"剪彩為人,或镂金箔為人,以貼屏風",指佩戴"人勝"頭飾的習俗。宋代《東京夢華錄》記載朝廷此日賜群臣彩縷人勝,民間則有食七寶羹、登高賦詩的禮俗。清代《燕京歲時記》補充道:"人日天氣清明者,主人生蕃息",強調當日氣象占卜的民俗功能。

三、文學記載 杜甫《人日》詩"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陰時",記錄了節日氣象特征。高適《人日寄杜二拾遺》"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展現了文人雅士借節抒懷的傳統。明代《帝京景物略》載"人日晴,所生之物蕃育",體現了農耕社會對節氣的關注。

網絡擴展解釋

“人日”一詞具有雙重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一、傳統節日(核心含義)

定義:農曆正月初七,又稱“人勝節”“人慶節”,是象征人類誕生的傳統節日,起源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的漢代。

起源與傳說:

  1. 女娲創世:據《荊楚歲時記》等古籍記載,女娲前六日分别造出雞、狗、豬、羊、牛、馬,第七日造人,故初七定為“人日”。
  2. 占卜寓意:漢代東方朔《占書》提到,若人日天氣晴朗,則預示“人民安,君臣和會”,象征新年平安順遂。

傳統習俗:

二、勞動計量單位

定義:作為“工日”的别稱,指一個勞動者工作一日的計算單位,多用于工程或農業領域。

補充說明

人日節在當代仍被部分地方保留,例如山東、陝西等地有“不過人日不出遠門”的習俗。若需更詳細的文化考證或地域習俗差異,可參考《荊楚歲時記》《北史·魏收傳》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百動不如一靜白樸抱歉禅坐鈔寫晨興沖弱措思大得人心大開大合電氣燈帝宮丁曆鬥水楯楹鵝城父親高睨故蹊龢樂合宜黃山輝然擊奪汲古閣舉石鎖巨制珂羅版庫灰浪孟累旬煉砂燎如觀火留聲器落體懋敬門印棉柴民心蹑屣秾桃裒藝杞國之憂青籙頃時染紙阮肇實媽兒市作稅寓殊績宿麥太平水缸鐵路支線透視縮影葦蕩為時威武不屈無端端亵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