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人琴俱亡 ”。
“人琴兩亡”是一個中性成語,讀音為rén qín liǎng wáng,屬主謂式結構,主要用于表達對逝者的深切懷念。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形容看到逝者遺留的物件(如琴等),引發對亡者的哀思與悲傷。其含義與“人琴俱亡”完全一緻,均源于魏晉時期文人雅士借物抒懷的傳統。
出處與背景
最早見于唐代張說《為人作祭弟文》:“予羸老矣,傷心幾何。人琴兩亡,命也命也。”此句通過哀歎兄弟去世後人與琴皆逝,表達命運無常的悲痛。後世如《舊唐書》中“丹壑非昔,人琴兩亡”也延續了這一用法。
用法與語境
近義與延伸
近義詞包括“人琴俱逝”“人琴俱亡”,均出自《世說新語》中王子猷悼弟的典故,體現中國古代文人借物寄情的獨特表達方式。
文化内涵
成語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物我合一”的哲學觀,通過人與器物的共生關系,隱喻生命消逝後精神寄托的消亡,具有濃厚的人文關懷色彩。
“人琴兩亡”是一個成語,意指人和琴都失去了。這個成語可以拆分為七個部首和十九個筆畫。它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
在繁體中文中,人琴兩亡的成語可以寫作「人琴兩亡」。繁體字中的寫法更接近古時候漢字的樣子。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很多不同的變化。然而,人琴兩亡這個成語的寫法沒有太大的變化。它的字形比較簡單,是很容易辨認的。
這個成語的意義非常深刻。它是說一個人和一把琴都失去了,表示情況非常糟糕,毫無希望。它可以用來形容人生中遭遇到的困境或失敗。
以下是人琴兩亡這個成語的例句:
1. 他失敗了,工作丢了,妻子也離開了他,簡直是人琴兩亡。
2. 戰争使這個小鎮陷入了困境,人琴兩亡。
與人琴兩亡相近的成語有:
1. 人亡屋猶在:比喻重要的人死去,留下他的名聲或事迹還保存着。
2. 人亡俄而靈:形容喪子的痛苦迫切地想念兒子。
與人琴兩亡相反的成語有:
1. 人琴和鳴:比喻合作默契,互相配合。
2. 人琴塞耳:形容不懂音樂的人聽見音樂聲時就覺得刺耳難聽。
總結起來,人琴兩亡這個成語形象地表達了人生困境或失敗的絕望程度,它是古代中國文化中的一顆珍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