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年,多年。《南史·齊豫章文獻王嶷傳》:“舊 楚 蕭條,仍歲多故。” 宋 秦觀 《盜賊中》:“自古盜之所以興,皆出於仍歲水旱,賦歛橫出,徭役數發。” 清 戴名世 《诰封光祿大夫張公墓志銘》:“自辛酉以來, 淮 徐 之間仍歲饑饉。”
仍歲是古漢語詞彙,意為“連年”或“連續多年”,強調時間上的持續性。以下從釋義、語源及用例三方面解析:
指某種狀态或現象持續多年未間斷。如《宋史·食貨志》載:“仍歲蝗旱,民多流殍”,描述蝗災與幹旱連年發生,導緻民生凋敝。
來源: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卷1,頁1423. ISBN 978-7-5326-3450-8.
二字合成“仍歲”,強調時間的連貫性與重複性。
來源:許慎. 《說文解字》[M]. 北京:中華書局,1963:卷八,頁169;郝懿行. 《爾雅義疏》[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卷中,頁57.
《宋史·食貨志上四》明确使用該詞:
“仍歲饑荒,民戶折變,輸納不辦。”
(譯文:連年饑荒,百姓變賣家産仍無力繳納賦稅。)
來源:脫脫等. 《宋史》[M]. 北京:中華書局,1985:卷一百七十四·志第一百二十七·食貨上四.
雖屬古語,但“仍”作為語素保留于“仍然”“仍舊”等詞中,其“持續”義與“仍歲”一脈相承。現代漢語研究亦将其歸入“時間副詞複合結構”。
來源:王力. 《漢語史稿》[M]. 北京:中華書局,2004:頁318. ISBN 978-7-101-01233-0.
“仍歲”是描述時間連續性的文言詞彙,需結合古籍用例理解其語境意義,權威工具書及經典史籍為其釋義提供可靠依據。
“仍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連年、多年”,主要用于描述某種狀态或現象持續發生的連續性。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析:
使用場景
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描述連年發生的負面事件。例如:
近義延伸
可與“連年”“頻仍”等詞互換,但“仍歲”更具文言色彩,常見于古籍或學術讨論。
部分來源(如)誤将“仍歲”解釋為“年紀雖老但精神充沛”,此說法缺乏文獻依據,需以權威古籍用例為準。
“仍歲”是典型的文言詞彙,現代使用較少,但在解讀曆史文本時需注意其“持續性”内涵。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南史》、秦觀《盜賊中》等原文。
百喙百擧白磷抱素懷樸霸上戲卑身匾式避第庇蔭博措財務公司參井長川朝餐晨參暮省儲備糧達姆彈彈舌額籍鳳凰饑奉問覆講告助管涵桂花糖鬼薪豪吞诙謿講桌交懷較量解菜兢懼钜藩虧輸利濟冒涉梅花使妙教摸棱貧乏頗采乞假群口莘莘是搭兒疏闳死活松肪所向風靡糖尿檀柘偷肆外彙券五家獻呈相陵憲則小生意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