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lly with women] 比喻男子挑逗和引誘女子。也作“拈花惹草”
我從來斬釘截鐵常居一,不似恁惹草拈花沒掂三。——元· 王實甫《西廂記》
比喻隨處迷戀于不正當的男女情愛。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楔子:“我從來斬釘截鐵常居一,不是恁惹草拈花沒掂三。”亦作“ 惹草沾花 ”。 明 汪廷讷 《獅吼記·奇妒》:“我非無斬釘截鐵剛方氣,都隻為惹草沾花放蕩情。”
“惹草拈花”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rě cǎo niān huā,其核心含義指輕率地調戲異性,多用于形容對感情不認真、不負責任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成語比喻男女之間輕佻的調情,尤其指男性對女性的不尊重或挑逗,含貶義。其核心在于“輕率”和“不專一”,強調對待感情缺乏嚴肅态度。
文學源頭
最早可追溯至元代文學作品:
語義擴展
清代《紅樓夢》等小說進一步将其與“風流成性”關聯,如形容賈琏“最喜拈花惹草”。
成語暗含對輕浮行為的批判,提醒人們對待感情應保持尊重與專一。
《惹草拈花》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男女之間的戀情或暧昧關系,尤指男性對女性的誘惑和迷戀。
拆分部首:草(艹)+ 花(艹)
筆畫:草(7畫)+ 花(10畫)
《惹草拈花》這個詞來源于中國的古代文學作品《西遊記》。在小說中,孫悟空所化的美女妖精紅孩兒,用“拈草撚花”來形容自己的美貌和引誘男性的能力。
《惹草拈花》的繁體字寫作「惹草拈花」。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惹草拈花」的寫法沒有太大變化。
他花言巧語,總是會惹草拈花,導緻很多女孩子迷戀他。
惹事生非、惹争端、拈來攪去、拈起放下。
引人入勝、撩人心弦、挑逗情欲。
持之以恒、保持冷靜、抵制誘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