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遶束的意思、遶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遶束的解釋

纏繞捆束。《魏書·傅永傳》:“葬已數十年矣,棺為桑棗根所遶束,去地尺餘,甚為周固。”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遶束”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纏繞捆束”,即用繩索或植物根莖等物體将某物纏繞并固定。例如《魏書·傅永傳》記載:“棺為桑棗根所遶束,去地尺餘,甚為周固”,描述棺木被桑樹和棗樹根纏繞捆束的情景。

  2. 單字拆分

    • 遶(rǎo):同“繞”,表示圍繞、纏繞的動作。
    • 束(shù):指用繩索捆紮或約束。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籍中描述自然物(如樹根、藤蔓)對物體的纏繞固定現象,現代漢語已不常用。

參考典籍

《魏書·傅永傳》中的用例說明該詞常見于曆史文獻,強調纏繞物的牢固性,如“桑棗根所遶束”體現植物根莖與棺木的緊密纏繞。

若需更多古籍用例或語言學分析,可參考、的詳細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遶束》這個詞的意思

《遶束》是指追逐、環繞一物并将其束起來,使之不能自由移動或動作受限。這個詞常常用于形容人群或者物體圍繞、限制某人或某物的行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

《遶束》由部首“辵”和部首“木”組成,是一個包含了10個筆畫的漢字。

來源和繁體

《遶束》在古代是通過組合“迮”和“束”兩個字而成的,意思是環繞并束縛住某物。在繁體中,這個詞的寫法為「繞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為了書寫方便,漢字的寫法經曆了一些演變。《遶束》在古代是通過組合“辶”和“木”兩個部首而成的,字形比現代稍有不同。

例句

1. 他們遶束住了狂奔的牛,以免造成更多的傷害。

2. 運動員們将繩子遶束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圈子。

組詞

遶圍、遶行、遶繞、束縛、綁縛、束手無策

近義詞

環繞、包圍、縛住、限制、圍束

反義詞

釋放、解放、放松、解除束縛、解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