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荛牧的意思、荛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荛牧的解釋

打草與放牧。亦指打草與放牧的人。 唐 柳宗元 《童區寄傳》:“童 區寄 者, 郴州 蕘牧兒也,行牧且蕘。” 清 唐孫華 《偕夏重至國學觀古槐》詩:“ 夏 松 殷 柏復何有,獨留此樹撐穹蒼;馮依先聖庇根本,幸遠蕘牧辭斧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荛牧”是一個漢語詞彙,由“荛”和“牧”二字組合而成,具體含義如下:

一、整體釋義

荛牧(ráo mù)指打草(砍柴)與放牧兩種勞作行為,也可引申為從事這類勞作的人。例如唐代柳宗元《童區寄傳》中提到:“童區寄者,郴州荛牧兒也,行牧且荛。”


二、單字解析

  1. 荛(ráo)

    • 名詞:本義為柴草(如《說文解字》:“荛,薪也”),也指割柴草的行為。
    • 動詞:指打柴、割草,如“行牧且荛”(一邊放牧一邊打柴)。
  2. 牧(mù)

    • 動詞:本義為放養牲畜,如《周禮》中“掌牧六牲”。
    • 名詞:可指放牧者或古代管理畜牧的官職(如“荊州牧”)。

三、用法與文獻例證


四、補充說明

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其核心意義圍繞農耕社會的兩種基礎勞作展開,體現了古代生産活動的特點。

網絡擴展解釋二

《荛牧》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荛牧》是一個古代漢字,表示牛馬吃草的場所,也可以指馬的品種。

拆分部首和筆畫

《荛牧》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草字底,右邊的部首是旱字旁。共有11畫。

來源

《荛牧》最早出現在《康熙字典》中,屬于古代漢字。

繁體

《荛牧》的繁體字為「蕘牧」,部首和筆畫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荛牧》的寫法可能稍有變化,但整體結構并沒有太大差異。

例句

1. 這片草地就是牛群和馬群的荛牧地。

2. 這裡有許多荛牧馬,都是長跑比賽的優秀品種。

組詞

1. 荛草:指高大的草

2. 牧場:指用來放牧的場地

3. 牧草:指用來喂養牲畜的草料

近義詞

牧場、草地、草場

反義詞

廢土、沙漠、石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