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攘殺的意思、攘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攘殺的解釋

掠奪毀壞。《墨子·非攻下》:“夫取天之人,以攻天之邑,此刺殺天民,剝振神之位,傾覆社稷,攘殺其犧牲,則此上不中天之利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攘殺”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rǎng shā,屬于古代漢語用法,現代語境中較為少見。其核心含義是掠奪毀壞,通常用來描述通過暴力或侵略手段奪取財物、破壞秩序的行為。

詳細解釋:

  1. 詞義解析

    • 攘:本義指侵奪、竊取(如“攘羊”),引申為排斥、擾亂(如“攘除”“擾攘”)。
    • 殺:此處指破壞、毀壞,而非字面意義的“殺戮”。
    • 綜合來看,“攘殺”強調通過掠奪行為造成財物或秩序的損毀。
  2.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墨子·非攻下》,原文為:

    “夫取天之人,以攻天之邑,此刺殺天民,剝振神之位,傾覆社稷,攘殺其犧牲,則此上不中天之利矣。”
    此處描述戰争中對祭祀犧牲的掠奪破壞,強調其違背天道的性質。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文獻中,形容戰争、暴力沖突中的掠奪行徑,或對禮制、信仰的破壞(如搶奪祭祀用品)。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墨子》原文或古代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攘殺

攘殺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攵”和“殺”。

攵是攴的旁邊少一點的寫法,表示用手或支撐物來推動。殺表示打死、殺害。

攘殺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詩經》中的《秋風辭》:“堇塞翺翔、言私其詳。攘殺夷狄、有聞其聲。”意為掃除外敵,平定動亂。

在繁體字中,攘殺的寫法并無變化,仍然是「攘」和「殺」。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會根據時代和不同地域的變化而有所差異。然而,在攘殺這個詞中,古漢字的寫法與現代基本一緻,沒有明顯的變化。

例句:

1. 在這場戰争中,他們勇敢地攘殺敵人,保衛家園。

2. 這個犯罪團夥以攘殺為樂,給民衆帶來了無盡的苦難。

組詞:

1. 攘揚:揚棄和振興。

2. 殺害:謀殺或非法使人死亡。

3. 攻殺:進攻和殺害。

近義詞:

1. 殲滅:消滅全部。

2. 除掉:把某人或某物從中清除。

反義詞:

1. 護衛:保護和警戒。

2. 寬恕:寬宏大量地原諒。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