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攘奪的意思、攘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攘奪的解釋

(1) [seize]∶掠奪;奪取

又攘奪他人之功,将侄子分茅列土。——《梼杌閑評——明珠緣》

(2) [grab]∶強占,霸占,不擇手段地獲得或據為己有

巧攘奪,弟婦作夫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詳細解釋

掠奪,奪取。《管子·八觀》:“裡域橫通,攘奪盜竊者不止。”《新唐書·李綱傳》:“ 齊王 元吉 為 并州 總管,縱左右攘奪,民愁苦。” 明 劉基 《吊諸葛武侯賦》:“般紛紛以攘奪兮,世不以為殃。” ********* 《日本帝國主義最近進攻中國的方策》:“所謂商租,所謂會辦,都是 日本 帝國主義攘奪 中國 土地的變相的名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攘奪”是一個漢語複合動詞,讀音為“rǎng duó”。其核心含義指通過不正當手段強行奪取、侵佔他人財物或權益,含有明顯的暴力或強權色彩。該詞最早見于古代文獻,現代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語境,強調行為的非法性與非正義性。

從構詞法分析,“攘”本義為推擠、排斥,《說文解字》釋為“推也”,後引申出奪取之意;“奪”指強力獲取,《玉篇》解作“取也”。二字組合後語義疊加,強化了強制佔有的動作特征。

古籍中使用案例包括:

  1. 《漢書·嚴助傳》載:“強弗攘奪,衆弗暴寡”,此處“攘奪”特指恃強掠奪行為,體現權力階層對弱勢者的壓迫(來源:《漢語大詞典》)。
  2. 清代黃宗羲《明夷待訪錄》言:“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其中“敲剝”與“攘奪”構成近義互文(來源:《古代漢語常用詞詞典》)。

現代漢語中,“攘奪”常用于法律文書或曆史論述,如描述“列強攘奪領土主權”等重大權益侵害事件。與普通“搶奪”相比,該詞語義更重,強調系統性、持續性的非法佔有行為(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網絡擴展解釋

“攘奪”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指通過不正當手段争奪、搶奪他人的財物、地位、權力等,帶有強烈的強占或霸占意味。


詳細解釋

  1. 詞義解析

    • 攘:本意為推、排斥,引申為搶奪;奪:強行取得。兩者組合後,表示以暴力或詭計奪取他人之物。
    • 使用場景:多用于描述因私利而激烈争奪的情景,如戰争中的領土争奪、職場權力鬥争等。
  2. 出處與例句

    • 最早見于《管子·八觀》:“裡域橫通,攘奪盜竊者不止。”
    • 明代小說《梼杌閑評》例句:“又攘奪他人之功,将侄子分茅列土。”

近義詞與反義詞


英文翻譯

可譯為“seize”或“grab”,強調不擇手段地強占。


權威性說明

如果需要更多例句或出處細節,可以參考《管子》《新唐書》等古籍或相關詞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百行崩損碧蓮材士蟾兔逞詞螭堦沖劑楮素砀駭得勝褂東北野戰軍黩武窮兵煩聩負違宮壺宮妾耇造豪霸鶴鼎和解花式灰焚悔服護書夾金鎗寄情寄僧名幾神酒敵揩擊栲折墾種叩轅快馬溜撒遼右立法留一手盲風晦雨滿人南糖鰟頭錢法前箸青絲欽遵讓書戎葵三曹對案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賞月參辰卯酉莘莘邃岸肅懋填褊調制同體威望魻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