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鼎的意思、染鼎的詳細解釋
染鼎的解釋
染指于鼎。指嘗味。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二:“大蝦蟇名曰石撞,鄉人貴重之, 世南 亦嘗染鼎,其味乃巨田雞耳。”參見“ 染指 ”。
詞語分解
- 染的解釋 染 ǎ 把東西放在顔料裡使着色:染料。染色。染坊。染缸。印染。 感受疾病或沾上壞習慣或接觸到什麼:染病。感染。傳染。沾染。一塵不染。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鼎的解釋 鼎 ǐ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兩耳:銅鼎。鼎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鼎镬。 鍋:鼎罐。鼎鍋。 古代視為立國的重器,是政權的象征:鼎彜。九鼎。定鼎。問鼎。鼎祚(******)。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對峙
網絡擴展解釋
“染鼎”是一個漢語詞語,其解釋主要來源于古代文獻和權威詞典,以下是綜合整理後的詳細釋義:
基本含義
“染鼎”字面意為“染指于鼎”,指用鼎(古代烹煮器具)烹饪或品嘗食物時的嘗味行為。其核心含義是通過接觸或嘗試來體驗某種事物,常帶有淺嘗辄止的意味。
詞源與典故
- 出處:宋代張世南《遊宦紀聞》卷二記載:“大蝦蟇名曰石撞,鄉人貴重之,世南亦嘗染鼎,其味乃巨田雞耳。”此處“染鼎”指作者親自嘗試烹煮石撞(一種蛙類)并品嘗其味道。
- 衍生用法:部分資料(如)提到“染鼎”可引申為“篡奪權力”,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個别釋義或誤用。
使用場景
- 本義:描述嘗試食物或體驗新事物,如“初次染鼎,方知此味”。
- 引申義:在特定語境中可比喻淺嘗辄止的行為,或對權位的短暫接觸,但需謹慎使用。
辨析
- 與“染指”的關系:“染鼎”與成語“染指”同源,均源于《左傳》中子公染指鼎中鼋羹的故事,但“染鼎”更側重“嘗味”而非“侵占”。
- 常見誤解:避免與“問鼎”(争奪權力)混淆,二者文化背景不同。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遊宦紀聞》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染鼎的意思
《染鼎》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染色煉制銅鼎。在古代中國,煉制銅鼎是一種重要的手工藝活動,染鼎是其中的一個步驟。
拆分部首和筆畫
《染鼎》這個詞的拆分部首為木和鼎,其中木是部首,鼎是偏旁,表示某種事物的特征。它的筆畫數分别為4和9,總共有13個筆畫。
來源
《染鼎》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根據史書記載,染鼎是一種用來染色的工具,被廣泛應用于制造銅器和禮器的過程中。
繁體
《染鼎》的繁體字為「染鼎」。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所以「染鼎」在古時候的寫法也有所變化。具體寫法可能因時代和地區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例句
1. 衣物染色的過程中,需要使用染鼎來煉制染料。
2. 這座博物館展示了古代銅鼎制作過程中的染鼎工具。
組詞
染色、染料、鼎立、鼎盛
近義詞
煉鼎、鑄鼎
反義詞
爐竈、烹饪、燒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