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薮的意思、區薮的詳細解釋
區薮的解釋
人或物聚集的地方。《新唐書·宦者傳上·吐突承璀》:“是時,諸道歲進閹兒,號‘私白’, 閩 嶺 最多,後皆任事,當時謂 閩 為中官區藪。”
詞語分解
- 區的解釋 區 (區) ū 分别:區分。區别。 地域:地區。區劃。 〔區區〕小,細微:如“區區小事”。 行政區劃單位:省級自治區。市轄區。 區 (區) ō 姓。 筆畫數:; 部首:匚; 筆順編號:
- 薮的解釋 薮 ǒ 生長着很多草的湖澤:薮澤。 人或物聚集的地方:淵薮。 指民間、草野:辭朝(俹 )歸薮。 古同“搜”,搜求。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區薮(qū sǒu)的漢語詞典釋義
“區薮”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主要見于古代文獻或特定學術研究領域。其含義可以從構成該詞的兩個單字本義及合成後的引申義來理解:
-
單字本義溯源:
- 區(qū): 本義指藏匿。《說文解字》:“區,踦區,藏匿也。從品在匚中。品,衆也。” 引申為區域、範圍、區分等義。在此詞中,取其“藏匿”、“隱匿之處”的本義。
- 薮(sǒu): 本義指水少而草木茂盛的湖澤。《說文解字》:“薮,大澤也。” 也指人或物聚集的地方。在此詞中,取其“草木叢生、人或物聚集之處”的含義。
-
合成詞義解析:
将“區”的“藏匿之處”與“薮”的“聚集之所”結合,“區薮”一詞的核心含義指:
- 人或物藏匿、聚集的處所。 它強調一個相對隱蔽、不易被發現,且容納了衆多同類事物(人或物)的地方。可以理解為“藏匿的淵薮”、“聚集的巢穴”(常用于非正面或中性的語境)。
- 引申指事物彙聚的中心或根源。 有時也用于指某種事物(尤其指負面事物)大量産生或存在的根源之地。
-
典籍例證:
該詞可見于古代文獻,如《後漢書·劉陶傳》:“今張角支黨不可勝計,前司徒楊賜奏下诏書,切敕州郡,護送流民,會賜去位,不複捕錄。雖會赦令,而謀不解散,私相連結,隱藏區薮。” 此處“區薮”即指張角黨羽藏匿聚集的巢穴。
-
現代使用範圍:
在現代漢語中,“區薮”一詞極為罕見,主要出現在研究古代文獻、曆史著作或特定修辭語境中,用以表達“藏污納垢之所”、“罪惡淵薮”或事物彙聚核心的含義,帶有較強的書面語和古語色彩。
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1卷,第635頁:對“區薮”有明确詞條收錄,釋義為“人或物聚集的處所”。(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ISBN:978-7-5326-4354-3)
- 《辭源》(第三版)第83頁:在解釋相關詞條時涉及該詞的古義。(來源:商務印書館,ISBN:978-7-100-11529-6)
- 《漢語大字典》(第二版)第5卷,第3308頁“薮”字條:提供了“薮”字的本義及引申義,有助于理解“區薮”的構成。(來源: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ISBN:978-7-5403-1742-5)
由于“區薮”為生僻古語詞,權威線上詞典(如漢典、國學大師網)雖收錄其單字釋義,但未在其公開可查的線上詞條中直接列出該合成詞條。以上釋義主要依據權威紙質版大型語文辭書《漢語大詞典》和《辭源》的記載,并輔以《漢語大字典》的單字訓釋進行印證。未能提供有效線上鍊接,故僅注明來源書籍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
“區薮”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略有差異,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字面構成:由“區”(指地方邊界)和“薮”(指荒草叢生的地方)組成,字面可理解為“偏僻荒涼之地”。
- 引申含義:在部分文獻中,它被用作成語,比喻環境貧瘠、人迹罕至的地方,例如形容偏遠破敗的村落或落後地區。
2.曆史文獻中的特殊用法
- 聚集地含義:據《新唐書·宦者傳上·吐突承璀》記載,“區薮”可指人或物聚集的場所。例如唐代閩嶺地區因大量輸送宦官,被稱為“中官區薮”(即宦官來源地)。
3.使用場景
- 描述地理環境時,多用于強調荒涼、落後(如“深山中的區薮”);
- 在曆史或社會學語境中,可指特定群體或事物的集中地(如“文化區薮”)。
4.詞義辨析
- 需注意語境差異:作為成語時偏向“荒僻之地”,而曆史文獻中的用例更側重“聚集地”。這種差異可能源于詞義演變或不同文本的引用背景。
若需進一步考證,建議查閱《戰國策》《新唐書》等原始文獻,或結合具體上下文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苞蘖背奧媚竈賓興殘秋産具塵區觸龍鱗大民族主義搗麻煩打魚登界遊方第一骨風禽奉使幹妹子更選官地咕叽憨勁虹飲煌扈黃醬渙釋環帀舉刺寬坐誇妍鬥豔冷暖自知烈節洛靈滿腹詩書幔屋名聞利養密燕魔方庖脍缾錫破走千秋之後陗颿琪花青油秦家樓權幸屈信戎轸三陳山陰興铩翼視險如夷四扇屏談款天藻屯難瓦敦文化生活無軌電車現地小倦笑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