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求的意思、取求的詳細解釋
取求的解釋
強取;勒索。《新唐書·李绛傳》:“樞密使 劉光琦 議遣中人持赦令賜諸道,以裒饋餉, 絳 請付度支鹽鐵急遞以遣,息取求之弊。” 清 吳嘉賓 《得一齋記》:“吾嚣然自為得也。然而列廛者方專其去留,高下在心,莫可取求,然後知吾之未始得也。” 鄭觀應 《盛世危言·商務》:“﹝泰西各國﹞或勒免關卡稅釐,或侵占小民生計,取求無厭,要挾多端,必遂其欲而後已。”
詞語分解
- 取的解釋 取 ǔ 拿:索取。取書。取款。竊取。 選擇:選取。取材。取景。取道。取樣。 采用:采取。聽取。吸取。可取。取精用弘。 得到,招緻:獲取。取經。取償。取悅。 消去:取消。取締。 與予去存棄舍送 筆畫數
- 求的解釋 求 ú 設法得到:求生。求成。求知。求索。求證(尋求證據,求得證實)。求實(講求實際)。求同存異。求全責備。求賢若渴。實事求是。 懇請,乞助:求人。求告。求乞。求醫。求教。求助。 需要:需求。供過于求
網絡擴展解釋
“取求”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強取、勒索,通常帶有負面色彩,指通過不正當手段索取財物或資源。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拼音:qǔ qiú
- 含義:指以強制或壓迫的方式獲取他人財物,常見于古代文獻中描述官吏、權貴的剝削行為。例如《新唐書·李绛傳》提到“息取求之弊”,即指消除勒索的弊端。
2.用法與語境
- 古代用例:多用于批判性語境,如清代吳嘉賓《得一齋記》中“莫可取求”,強調無法通過正當途徑獲取。
- 現代延伸:可引申為對資源的過度索取,如例句“人類向地球取求資源以圖發展,直至寅食卯糧”,暗含對自然資源的掠奪性開發。
3.相關辨析
- 與“求取”的區别:“求取”側重主動争取或追求(如求取功名),而“取求”強調強制性和非正當性。
- 單字拆分:“取”指獲取,“求”指索要,組合後強化了“強行索取”的意味。
4.古籍與文學引用
- 宋代梅堯臣詩句“酒不煩取求”,反用其意,表達無需強求的豁達。
- 清代鄭觀應《盛世危言》中“取求無厭”,形容列強對中國的經濟壓榨。
如需進一步了解“求”字的獨立含義(如追求、請求),可參考權威字典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取求
取求是一個漢字詞,由“取”和“求”組成,取字的部首為“又”,求字的部首為“心”。取求的筆畫數為10筆。
取求的來源
取求這個詞的來源較為簡單,取指的是取得、獲得,求則表示渴望、希望得到。取求合并在一起,表示追求、努力争取去得到某物或某種目标。
取求的繁體字
取求在繁體字裡的寫法為「取求」。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取求的寫法可能與現在稍有不同。取字在古代寫法中可能為“”,求字在古代寫法中可能為“”。這些不同的寫法反映了漢字演變的曆史。
取求的例句
1. 他不斷取求知識,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2. 她勤奮工作,取求卓越的成果。
取求的組詞
1. 追求:努力追尋、追逐某種目标。
2. 求取:努力追求獲得或得到某物。
取求的近義詞
1. 追尋:尋找、追求某種目标。
2. 渴望:強烈希望得到某物或實現某種願望。
取求的反義詞
1. 放棄:不再追求、不再希望得到某物或某種目标。
2. 收束:不再追求、停止追尋某種目标。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