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衆伴侶。《易·漸》:“夫征不復,離羣丑也。”《詩·小雅·吉日》:“升彼大阜,從其羣丑。” 鄭玄 箋:“丑,衆也。田而升大阜,從禽獸之羣衆也。”
(2).邪6*惡之衆。《後漢書·劉陶傳》:“羣丑刑隸,芟刈小民。”《晉書·陶侃傳》:“無征不剋,羣丑破滅。”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鬼哭》:“城破兵入,掃蕩羣丑。”
(3).陰陽家認為最兇的方位。《協紀辨方書·義例一》:“《蓬瀛書》曰:‘歲在四孟,太陰與大将軍合於四仲,名曰羣丑。’”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群丑漢語 快速查詢。
“群丑”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和來源不同有以下幾種解釋:
衆伴侶/群衆(中性含義)
原指同伴或群體,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易經·漸卦》提到“離群丑也”,《詩經·小雅·吉日》中“從其群丑”均指狩獵時的同伴或獸群。
邪惡之衆(貶義)
後演變為貶義詞,指代惡人、反派群體。如《後漢書·劉陶傳》用“群丑刑隸”形容暴虐之人,《聊齋志異·鬼哭》中“掃蕩群丑”指清除惡勢力。
陰陽家的兇位(特殊含義)
在傳統陰陽學中,指最兇險的方位。《協紀辨方書》記載“歲在四孟,太陰與大将軍合于四仲,名曰群丑”,但此用法較為冷僻。
建議:若需深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說文解字》等工具書。
《群丑》是一個詞語,又稱為“群丑人”。下面将對其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進行介紹。
《群丑》指的是一群丑陋的人,多指外貌上的丑陋,也可指思想或行為上的丑惡,是對人物形象或特征的一種形容。
《群丑》的首字部首是“羊”,共有12個筆畫。
《群丑》的出處來自于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喻世明言》,主要通過對各種類型的丑陋人物的描繪和諷刺,表達了對社會丑惡現象的不滿和反思。
《群丑》的繁體字為「羣醜」。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群丑可以寫作「群醜」。
1. 他身邊聚集了一群丑惡的人,給他帶來了很多麻煩。
2. 這個劇裡的角色,雖然外表丑陋,但内心卻善良,引起觀衆的共鳴。
群丑可以組成其他相關詞語,比如:丑态、丑陋、丑照等。
近義詞包括:丑陋、丑惡、丑态。
反義詞可以是:美麗、端莊、優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