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癯露的意思、癯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癯露的解釋

謂極瘦。《新唐書·逆臣傳上·史思明》:“﹝ 思明 ﹞姿癯露,鳶肩傴背,廞目側鼻,寡鬚髮,躁健譎狡。”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現有資料,“癯露”是一個生僻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釋義 讀音為 qúlù,意為“極瘦”,多用于形容人體型極度消瘦的狀态。該詞由“癯”(本義為瘦)和“露”(表程度深)組合而成,屬于文言文中的複合形容詞。

二、典籍例證 《新唐書·逆臣傳上·史思明》中記載:“(史思明)姿癯露,鸢肩伛背,廞目側鼻,寡須發,躁健谲狡。”此處用“癯露”描述史思明瘦削的體貌特征,與“鸢肩伛背”等描寫形成整體形象刻畫。

三、使用注意

  1. 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仿古文體
  2. 多含貶義色彩,常與病态、虛弱等語境關聯
  3. 近現代更常用“骨瘦如柴”“形銷骨立”等表達替代

由于該詞釋義僅見于網絡非權威辭書,建議需要學術引用時,可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辭源》等專業工具書核實。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癯露是什麼意思

癯露(qú lù)是一個有着特殊文化意義的詞彙,指的是由于長期饑餓或患病導緻的病态瘦弱和皮下肌肉減退的現象。

拆分部首和筆畫

癯(qú)的部首是癶(bó),共4畫。露(lù)的部首是雨(yǔ),共17畫。

來源和繁體

癯露是一個漢字詞,源于古代漢語。在繁體字中,癯露的寫法是「癯」和「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有些差異。關于癯露的古代寫法沒有明确的記錄,因此我們無法得知其确切的古代寫法。

例句

1. 他因長期挨餓而出現了癯露的症狀。

2. 患高熱之後,他體重減輕明顯,變得癯露起來。

組詞

瘦弱、消瘦、頹喪、形銷骨立

近義詞

瘦骨嶙峋

反義詞

豐滿、健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