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ufu] 山東省的縣。位于省西南部,面積975平方公裡,人口52萬。為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故鄉,孔府、孔廟、孔林是中國古代三大建築群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市名。在 山東省 中部偏南。 周武王 封弟 周公 旦 于 曲阜 ,為 魯 國都。以城中有阜,委曲長七八裡,故名。 漢 置 魯縣 , 隋 改今名。為 孔子 故裡。有 魯國 故城、孔廟、孔府、孔林等古迹,為著名遊覽勝地。故城在今 山東省 曲阜市 西北。參閱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兖州府》。
曲阜作為專有地名,其釋義需結合字形演變、曆史淵源及文化内涵綜合解析:
《說文解字》釋為「象器曲受物之形」,本義指彎曲,引申為地勢迂回㊀。在「曲阜」中取「地形曲折」之意,呼應其丘陵環抱的地理特征。
《爾雅·釋地》載「大陸曰阜」,指無石的土山㊀。此處特指魯中南的連綿丘陵地貌。
曆史沿革
西周初年(前11世紀),周公旦受封于魯,其子伯禽建都于「少昊之墟」,因地勢「委曲長七八裡」㊁,故命名「曲阜」。《漢書·地理志》明确記載:「魯曲阜,故奄國」㊂,證實其先秦古名。
文化象征
因孔子(前551-前479年)誕生于此,曲阜成為儒家文化聖地。唐代已立「孔聖誕生阙裡」碑㊃,元代正式以「東方聖城」載入史冊㊄。現存孔府、孔廟、孔林(合稱「三孔」)為世界文化遺産。
「孔子生魯昌平鄉陬邑」,後世考訂陬邑屬曲阜轄地㊅。
「墟有數阜,委曲相屬」㊆,直接描述地名與地形的關聯性。
來源标注
㊀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㊁ 皇甫谧《帝王世紀》(清輯本)
㊂ 班固《漢書·地理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㊃ 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賀次君點校)
㊄ 《元史·祭祀志》(中華書局校勘本)
㊅ 司馬遷《史記》(三家注本)
㊆ 郦道元《水經注》(陳橋驿校證本)
曲阜是山東省的一個縣級市,具有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曲阜位于山東省西南部,隸屬濟甯市,北距省會濟南135公裡。東鄰泗水,西接兖州,南靠鄒城,北依泰山。總面積約895.93平方公裡,總人口約63萬(2012年數據)。
“曲阜”之名最早見于《禮記》,東漢應劭注:“魯城中有阜,委曲長七、八裡,故名曲阜”。“阜”指土山,因城内有蜿蜒起伏的丘陵而得名。此名沿用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
總結來看,曲阜以儒家文化為核心,兼具上古文明和豐富古迹,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征地。如需更詳細旅遊信息,可參考等來源。
百子圖般首綳席鹁鸠簿錄彩塑側首察識撤廢乘虛而入赤醬池魚之慮赤軸錘淬叢聚殂殒耽酒大閲凋困發節放勳幡戟夫馬觀頤閨愛韓陵片石謞謞黑心合葬黃巾黃銀樹剪搣驕放交甫擊劍謹記進克尻馬客銷叩診爛如指掌櫑具廉選民械迷湯話毆除歐瞻樵牧欽敬欺人太甚柔豪叡鏡史稿帨帉數駡司天監綏納素秋頹落協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