榷酒的意思、榷酒的詳細解釋
榷酒的解釋
即榷酤。 唐 元稹 《中書省議賦稅及鑄錢等狀》:“中書門下奏:據 楊於陵 等議狀,請天下兩稅、榷酒、鹽利等,悉以布帛絲綿等物充稅,一切不徵見錢者。” 清 方苞 《周官辨僞一》:“ 莽 立山澤、六筦、榷酒、鑄器,稅衆物以窮工商。”參見“ 榷酤 ”。
詞語分解
- 榷的解釋 榷 è 渡水的橫木。 專賣:榷貨。榷場(征收專賣稅的交易場所)。榷稅(專賣業的稅)。 商讨:商榷。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酒的解釋 酒 ǔ 用高粱、米、麥或葡萄等發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飲料:白酒。啤酒。料酒。 * 。茅台酒。酒漿。 筆畫數:; 部首:酉;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榷酒”是中國古代實行的酒類專賣制度,其核心是政府壟斷酒的生産和銷售,禁止民間私釀或交易。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 讀音:què jiǔ
- 字義:“榷”指獨木橋(象征壟斷),“酒”即酒類飲品,合指政府對酒業的獨占經營。
二、曆史背景與實施形式
- 起源:始于漢武帝時期(公元前98年),目的是增加財政收入,調節社會需求。
- 專賣形式:
- 完全專賣:政府全程管控造曲、釀酒、運輸、銷售(如漢代)。
- 局部專賣:僅壟斷關鍵環節(如宋代控制酒曲生産)。
- 商人代營:特許商人經營并征稅(如唐代部分時期)。
三、目的與影響
- 經濟目的:通過高價或高稅獲取穩定財源(酒類利潤常與鹽鐵并稱)。
- 社會調控:限制民間釀酒以節約糧食,或防止“酗酒亂德”。
- 弊端:部分朝代因壟斷過嚴導緻私釀泛濫或民怨(如王莽時期)。
四、曆史演變
- 漢唐:時廢時興,唐代将榷酒納入兩稅法。
- 宋元:發展出“酒務”“酒坊”等專賣機構,制度更細化。
- 明清:逐漸轉向征稅制,專賣範圍縮小。
五、相關文獻
唐代元稹《中書省議賦稅及鑄錢等狀》、清代方苞著作均提及榷酒政策,印證其曆史延續性。
榷酒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經濟政策,體現了政府對民生商品的控制與財政需求間的平衡,其形式隨朝代更疊不斷調整。
網絡擴展解釋二
1. 《榷酒》的意思
《榷酒》是一個漢語詞彙,可以指代收取酒稅、掌管或管理酒類買賣的官職或機構的意思。
2. 拆分部首和筆畫
《榷酒》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木(部首:木,筆畫:4)+ 酉(部首:酉,筆畫:7),共11個筆畫。
3. 來源
《榷酒》一詞最早出現于《後漢書·五行志上》,原意為收取酒稅的行政機構或官職。在古代社會中,酒稅是一項重要的財政收入,并有專門的機構和官員進行征收和管控。
4. 繁體
《榷酒》在繁體中文中是「榷酒」。
5.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榷酒」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和含義基本相同。
6. 例句
他被任命為榷酒官,負責管理酒類的買賣和稅收征收。
7. 組詞
榷酒稅、榷酒官、榷酒市
8. 近義詞
征酒、稅酒
9. 反義詞
開酒、散酒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