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背面鑄有鵲形的銅鏡。《太平禦覽》卷七一七引 漢 東方朔 《神異經》:“昔有夫婦将别,破鏡,人執半以為信。其妻與人通,其鏡化鵲,飛至夫前,其夫乃知之。後人因鑄鏡為鵲安背上,自此始也。” 唐 王勃 《上皇甫常伯啟》:“鵲鏡臨春,妍媸自遠。” 唐 何據 《琥珀拾芥賦》:“雲發彩於虹玉,竹乘陰於鵲鏡。” 清 李調元 《天池》詩:“忽見虹橋天半跨,恍如鵲鏡月中窺。”
“鵲鏡”是古代一種背面鑄有鵲形紋飾的銅鏡,其名稱和意象在文學作品中常被引用。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鵲鏡指銅鏡背面鑄有喜鵲圖案的妝鏡,主要用于古代女子梳妝。其名稱來源于漢代傳說:夫妻分别時破鏡為信,後鏡化鵲飛歸,故後人鑄鏡時以鵲為飾,象征忠貞與思念。
文化典故
據《太平禦覽》引《神異經》記載,一對夫婦分别時破鏡各執一半,妻子變心後鏡化鵲飛至丈夫面前,揭露真相。此後鵲形成為鏡背常見紋樣,寓意情感聯結。
文學引用
唐代詩人頻繁使用“鵲鏡”意象,如:
延伸含義
因鵲象征吉祥與重逢,鵲鏡也被賦予團圓、鑒察真情的寓意,部分文獻中“鵲鑒”為其别稱,偶喻圓月。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原文或曆史文獻,可參考《太平禦覽》《全唐詩》等典籍。
鵲鏡是一個常見的詞語,在漢語中有着多重含義。首先,鵲鏡可以指一種古代傳說中的神奇之物,相傳可以借助鵲鏡的力量來看到未來的景象。其次,鵲鏡還可以用來形容有反射功能的鏡子。此外,鵲鏡也可指代一種小巧精緻的擺飾品或首飾,通常用于裝飾和增添美感。
鵲鏡的拆分部首是鳥(鳥)和鈆(镲),表示與鳥和镲有關。它的總筆畫數為20畫。
鵲鏡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詩詞中,如唐代杜牧的詩句“鵲鏡銜鳴淚,清輝照繞枝”。後來,這個詞逐漸引申擴展為上述不同的意義。在繁體字中,鵲鏡被寫作鵲鏡。
在古代,鵲鏡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在金文中,鵲鏡的字形是鳥鈆,形似一個镲子上面栖息着一隻鳥。在隸書中,鵲鏡的字形則更加規整,寫作鳥钲。
1. 小男孩撿到一面破爛的鵲鏡,好奇地凝視着鏡子内的倒影。
2. 她梳妝打扮,把鵲鏡挂在牆上,給房間增添一份雅緻。
3. 他從遠古的故事中得知了鵲鏡的神秘力量,立刻迫不及待想要找到它。
組詞:鵲巢(鳥巢)、鵲喜(鵲鳴)、鏡子(鏡)。
近義詞:鳥鏡、鳥钲、鵲姿。
反義詞:明鏡、棱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