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全知全能的意思、全知全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全知全能的解釋

[omniscient and omnipotent] 了解所有情況,能夠處理任何問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全知全能是漢語中一個極具哲學與宗教色彩的複合詞,由“全知”(無所不知)和“全能”(無所不能)組合而成,用于形容一種超越人類認知與能力極限的絕對境界。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文化淵源及現代應用三個維度進行解析:


一、詞典釋義與核心内涵

  1. 全知(Omniscience)

    指知曉一切事物,包括過去、現在、未來,以及所有可能的邏輯與真相。

    權威釋義參考:

    《漢語大詞典》定義“全知”為“無所不知”,強調認知的無限性與絕對性(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版,第1卷,p. 1023)。

  2. 全能(Omnipotence)

    指具備實現任何目标的能力,不受自然規律或邏輯限制。

    權威釋義參考: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全能”解釋為“無所不能”,特指能力範疇的無邊界性(商務印書館,2016年,p. 1069)。

  3. 複合詞“全知全能”

    二者結合後,形容一種理論上“既知曉萬物,又可支配萬物”的完美存在狀态,常見于宗教神學與哲學語境。


二、文化淵源與經典引用

該詞的文化根基主要源于兩大體系:

  1. 宗教神學語境

    在基督教、伊斯蘭教等一神教中,“全知全能”是神的根本屬性。

    典籍例證:

    《聖經·詩篇》147:5稱:“祂的智慧無法測度”(和合本),呼應全知屬性;《古蘭經》2:20強調“真主對于萬事是全能的”(馬堅譯本)。

  2. 中國哲學中的近似概念

    儒家“天人合一”、道家“道通為一”等思想,雖未直接使用該詞,但蘊含對“終極真理與力量”的追求。

    文獻參考:

    《莊子·齊物論》提出“道通為一”,描述宇宙本體的統一性與超越性(中華書局《莊子集釋》,2016年,p. 67)。


三、現代應用與語義延伸

當代語境中,該詞的使用已超越宗教範疇:


權威學術參考文獻

  1. 宗教哲學研究:

    段德智《宗教概論》(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三章詳細分析一神教中“全知全能”的神性邏輯。

  2. 漢語構詞溯源:

    王力《漢語詞彙史》(商務印書館,2013年)指出“全X全X”結構(如“全心全意”)凸顯漢語四字格對“絕對性”的強化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

“全知全能”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1.基本釋義

2.出處與用法

3.近義詞與反義詞

4.應用與局限性

5.示例擴展

如需更全面的例句或用法,可參考郭沫若作品原文(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暴勃包纏避慎碧眼孱顔池魚幕燕重適楚宮腰黜削道儒刀魚登陟法歌防務藩溷奉報服餌幹甚麼構天傀然河伯度事小吏賀梅子假門假氏講舍監規澆禱金剛圈金傷灸治祭星钜夫聚議枯壑良實練悉論證邏哨禖祠啓報器幹騎鲸魚晴霭侵割耆夙攝畫詩标時或疏豁松波波索約淘伴同義外切萬世師表蝸書渦旋先妣鮮濃閑遙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