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圈套的意思、圈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圈套的解釋

(1) [snare;trap]∶引誘人受騙上當、受害的計謀

印第安人可能是搞圈套或伏擊的能手

(2) [lure]∶誘捕動物用的裝置

這東西容易叫短尾貓落入圈套

詳細解釋

(1).框框,固定的做法。《朱子語類》卷一二○:“某不是要教人步步相循,都來入這圈套,隻是要教人分别是非,教明白是底還他是,不是底還他不是。”

(2).引誘人上當或受害的計謀。 元 戴善夫 《風光好》第一折:“ 陶學士 由你千般計較,枉自惹人談笑,休誇伶俐精詳,必定中吾圈套。”《水浒傳》第三十回:“尀耐 張都監 那厮,安排這般圈套坑陷我!”《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四回:“你騙了我入門,今天做成這個圈套捉弄我!” 巴金 《砂丁》四:“你們都是騙子,明明是做好圈套來害我們。”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圈套”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通過設計陷阱或詭計,誘使他人陷入困境或遭受欺騙的行為。其核心在于利用計謀使對方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控制或受害,常見于描述詐騙、陷害等場景。


二、詞源與演變

  1. 詞源
    源自元代文學作品,如戴善夫《風光好》中的“必定中吾圈套”,原指捕獵動物的裝置,後引申為人類設計陷阱的隱喻。
  2. 引申義
    宋代《朱子語類》提到“圈套”與是非判斷相關,強調其作為計謀的欺騙性;後逐漸定型為“使人上當的計策”。

三、使用場景


四、造句示例

  1. 這是敵人設下的圈套,我們千萬不能上當。
  2. 人若被利害關系束縛,便難以逃脫世俗的圈套。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的曆史用例或延伸含義,可參考《朱子語類》《風光好》等古籍,或查閱現代詞典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圈套

《圈套》是一個漢字詞語,含義是指設下陷阱、詭計或誘人上當的計謀或手段。

拆分部首和筆畫

《圈套》的部首是囗(囗是“團”的上半部分,表示圍住),它的總筆畫數為10。

來源和繁體

《圈套》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它的繁體寫法為「圈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圈套》的寫法會略有不同。根據古代文字學家的研究,當時将它寫作「團阱」。後來,隨着文字的演變和規範化,寫法逐漸變成了現在的《圈套》。

例句

1. 他們設置了一個圈套,誘使對方暴露出自己的秘密。

2. 我們必須小心,不要掉入對手設下的圈套。

組詞

圈套可以組成其他詞語,例如:

1. 設圈套

2. 陷入圈套

3. 躲避圈套

近義詞

圈套的近義詞包括:陷阱、詭計、陷井、誘餌等。

反義詞

圈套的反義詞包括:庇護、保護、解脫、逃脫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