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评的意思、诠评的详细解释
诠评的解释
评议。詮,通“ 銓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然后詮评昭整,苛滥不作矣。” 唐 司空图 《题<柳柳州集>后》:“因题 柳 集之末,庶裨后之詮评者,无或偏説以盖其全工。”
词语分解
- 诠的解释 诠 (詮) á 解释:诠解。诠注。诠释。诠证。诠言。诠次(a.条理、层次,如“辞无诠诠”;b.选择和编排,如“诠诠不精,致有差误”)。 事物的理:直诠(即真理)。发必中(恘 )诠(说出话来必定符合事理
- 评的解释 评 (評) í 议论,评论:评议。评语。评改。评点。评估。评审。评述。短评。 判出高下:评比。评定。评理。评判。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诠评"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诠"和"评"两个字组合而成,具有书面语色彩,常用于较为正式或学术性的语境中。其核心含义是阐释说明并加以评议。
详细释义:
-
阐释与评议相结合:
- 诠 (quán): 本义为详细解释、阐明事理。侧重于对事物、道理、文本等进行深入细致的解说、分析和说明,使其含义清晰明了。例如《说文解字注》中对"诠"的解释:"诠,具也。具陈其事理也。" 强调详尽陈述。
- 评 (píng): 本义为议论、判定是非优劣。侧重于在理解的基础上,发表看法、进行议论、做出评价或判断。
- 诠评: 将"诠"的阐释说明与"评"的议论评价结合起来。指在详细解释、分析某个对象(如文章、观点、事件、人物、作品等)的内涵、背景、特点之后,再对其价值、意义、得失、优劣等进行议论和评判。它不是简单的解释,也不是单纯的评价,而是两者有机融合的过程。
-
强调理解的深度与评价的客观性:
- 进行"诠评"的前提通常是对对象有比较深入、全面的理解和把握。只有在充分"诠"(阐释清楚)的基础上,所做出的"评"(评议)才更有依据和深度。
- 虽然包含主观评价的成分,但"诠评"往往追求一种基于事实和分析的、相对客观或理性的评议,而非纯粹的情绪化表达。
用法与语境:
- 对象: 常用于对学术论著、文艺作品(文学、艺术)、历史事件、人物言行、思想观点、社会现象等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 场景: 多见于书评、艺评、学术评论、思想评论、历史评述等文体中。也用于描述一种综合性的分析评价方法或过程。
- 示例:
- "这篇论文对《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深刻的诠评。"
- "专家们对该政策的社会影响展开了多角度的诠评。"
- "他的诠评文章既有独到的见解,又有翔实的论证。"
与近义词的细微区别:
- 评论: 含义更广,泛指发表意见和议论,可以很简短,不一定包含深入的阐释分析。"诠评"更强调阐释是评价的基础和前提。
- 评价: 侧重于对价值、水平、作用等做出判断和评定。"诠评"则包含了阐释和评价两个步骤。
- 评析: 与"诠评"意思非常接近,都强调分析(析/诠)与评价(评)的结合。"诠评"可能更突出"诠"所蕴含的详尽解释、阐明义理的含义。
- 阐释/解释: 只侧重于说明、解说,不包含评价的部分。
"诠评"是一个融合了深度阐释与理性评议的词汇。它要求评论者首先深入理解对象,详尽阐明其内涵与特点,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有见地的分析和价值判断。它体现了从理解到评价的完整思维过程,是学术研究和文艺批评等领域常用的方法。
参考来源: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最权威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词语的定义具有标准性。其对"诠"和"评"的释义是理解"诠评"的基础。
- 《汉语大词典》: 汉语词汇研究的集大成之作,罗竹风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词条宏富,溯源清晰,对"诠"、"评"及复合词的释义更为详尽,有助于理解其历史演变和深层含义。
-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对"诠"字的注解("诠,具也。具陈其事理也")提供了该字的本义和核心内涵,是理解"诠评"中"诠"字作用的重要依据。
- 符淮青《词义的分析和描写》: 语文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深入探讨了汉语词义的分析方法,有助于理解像"诠评"这类复合词的语义构成和内部关系。
网络扩展解释
“诠评”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诠评”指对事物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和评论,强调在分析时既有详尽阐释,又有客观判断。该词由“诠”和“评”构成:
- 诠:意为“详细解释、阐明”;
- 评:指“评论、评价”。
二、历史用例
-
古代文献:
- 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史传》中提到:“然后诠评昭整,苛滥不作矣”,指通过全面评价使历史记载清晰严谨。
- 唐代司空图在《题<柳柳州集>后》中写道:“庶裨后之诠评者”,意为希望为后世的评论者提供参考。
-
现代用法:
现代语境中,“诠评”多用于学术或文化领域,指结合深度分析与价值判断的评论,例如对文学作品、历史事件的综合性解析。
三、相关说明
- 同义词:评议、评析、阐释。
- 权威性:该词在古代典籍中已高频出现,现代权威词典(如汉典、沪江词典)均收录其释义。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用例的上下文,可参考《文心雕龙》或《柳柳州集》相关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阿家阿翁傲上矜下抱风敝苴财色宸轩持危扶颠抽丰出挡刀风打前失达心雕甍敦心抚和覆音旱孤桩豪濮合穗幻法见形椒泥交亵贾生家庭道德冀北空群狸狌论辩旅进蒙倛面南背北谋策乾肥乾景谯国新书奇俊轻弓齐行日注挼蓝上切舌根音施生十指露缝矢忠不二水程水龙讨试听决土豪讬天外使违心之论潙印禅龌龊热沃若五心六意下究闲贰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