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志的意思、栖志的详细解释
栖志的解释
亦作“栖志”。寄托情志。《太平广记》卷二三五引 宋 庞元英 《谈薮》:“ 齐 太原 孙伯翳 家贫,尝暎雪读书。放情物外,栖志丘壑。” 明 何景明 《六子诗·康修撰海》:“羣游慕豪放,栖志固有期。赤驥鸣烟霄,不受黄金羈。” 明 屠隆 《綵毫记·团圆受诏》:“闻命沾恩,蹔去依光明;传真授诀,终当栖志烟霞。”
词语分解
- 栖的解释 栖 ī 鸟禽歇宿:“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 居留,停留:栖身。栖息。栖止。栖遁(隐居,遁世)。栖迟(游息,居住)。 栖 ī 〔栖栖〕形容不安定。 〔栖遑〕a.忙碌不安,到处奔波;b.被迫。均
- 志的解释 志 ì 意向:志愿。志气。志趣(志向和兴趣)。志士(有坚决意志和高尚节操的人)。志学。 记,记在心里:志喜。志哀。永志不忘。 记号:标志。 记载的文字:杂志。志怪(记载怪异的事)。 称轻重,量长短、多
专业解析
“栖志”是一个具有古典韵味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指寄托或安放自己的志向、理想,常带有隐居或超脱世俗以坚守内心追求的意蕴。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 本义解析
“栖”原指鸟类歇息于树上,引申为停留、居住、寄托。“志”指志向、志愿、理想。“栖志”二字结合,字面意为“将志向栖息安放”,形象地表达了将个人的理想、抱负寄托于某处或某种状态之中,尤指在清静、远离尘嚣的环境中坚守内心的追求。它强调的是一种主动选择的精神寄托与持守。
二、 引申义与用法特点
- 寄托高尚志向: 这是最核心的引申义。指不随波逐流,将精神追求安放在超越世俗名利的高远境界上。例如,形容文人墨客或隐士淡泊名利,专注于诗书、学问或道德修养。
- 隐居不仕的志向: 在古典文献中,“栖志”常特指隐居山林、不追求官场功名的志向。它体现了古代士人一种重要的价值选择——当政治环境不如意或追求精神自由时,选择归隐以保全志向。例如《宋书·隐逸传》中常用此词描述隐士。
- 书面语与正式语境: “栖志”属于书面语词汇,多用于正式、文雅的语境中,如古典文学、人物传记(尤其是隐逸传)、评论文章等,用以形容人物高洁的情操和坚定的精神追求。现代使用也多见于对古典情怀或高尚人格的描述。
三、 权威释义参考
- 《汉语大词典》: 对“栖志”的解释为“寄托情志”。其引例为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义解·释道安》:“安以白马寺狭,乃更立寺,名曰檀溪,即清河张殷宅也。大富长者,并加赞助,建塔五层,起房四百。凉州刺史杨弘忠送铜万斤,拟为承露盘。安曰:‘露盘已讫汰公营造,欲回此铜铸像,事可然乎?’忠欣而许之。道安法师栖志弘道,终焉是托。” 此例中“栖志弘道”即指道安法师将其志向寄托于弘扬佛法之上。 (《汉语大词典》)
- 《辞源》(修订本): 虽未直接单列“栖志”词条,但对“栖”有“止息,居住”义,“志”有“志向,意愿”义。其相关条目和引文(如涉及“栖遁”、“志节”等)为理解“栖志”的“寄托隐居之志”的含义提供了重要依据。 (《辞源》网络版参考)
- 《古代汉语词典》: 在解释相关词汇和引述古籍时,会体现“栖志”的用法。例如,在“栖”字条目下可能引述包含“栖志”的句子,释义侧重其“寄托”义与隐居背景。 (《古代汉语词典》)
四、 历史文献用例佐证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相关精神(后世常用语境): 虽然《后汉书》原文可能未直接出现“栖志”一词,但其《逸民列传》等篇章所描述的隐逸精神,正是后世使用“栖志”(特指隐居之志)的文化源头和典型语境。 (《后汉书·逸民列传》)
- 晋·陶渊明(代表诗人): 陶渊明的生平与诗歌是其“栖志”于田园、自然的最生动体现。如《归去来兮辞》中“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正是其栖隐之志的抒发。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南朝梁·沈约《宋书·隐逸传》: 此传中常用“栖志”或类似词汇(如“栖遁”、“栖心”)来评价传主的归隐选择和高洁志向,是理解该词历史用法的重要文本。 (《宋书·隐逸传》)
“栖志”意指寄托或安放高尚的志向,尤指选择隐居生活以坚守精神追求。它是一个蕴含古典情怀的书面词汇,强调在清静中超脱世俗,专注于内心的理想与道德情操。其核心在于“寄托”与“持守”,是中华文化中一种重要的人格理想和价值取向。
网络扩展解释
“栖志”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qī zhì,其核心含义是寄托情志,常用于表达将情感或志向寄托于自然、隐逸或精神境界中。
具体解析:
-
词义构成
- 栖:原指鸟类停歇,引申为停留、居住(如“栖身”“栖遁”),或形容心神安定(如“栖志”)。
- 志:指志向、情感。
- 合义:通过“栖”的状态,将“志”寄托于特定事物或环境中,体现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
历史出处
最早见于《太平广记》卷二三五引宋庞元英《谈薮》中的记载:“齐太原孙伯翳家贫,尝暎雪读书。放情物外,栖志丘壑。” 描述孙伯翳虽生活清贫,却将情志寄托于山水读书的隐逸生活。
-
文学应用
古代诗词中常以此词表达隐逸情怀或精神寄托,例如:
-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
- 朱唏颜《桂枝香·寿马宣差咏桂》:“幽芳素抱岩栖志,笑当时、满门桃李。”
-
现代使用
现代语境中较少见,多用于文学、历史研究或特定风格的创作,强调对传统文人精神的追溯。
扩展说明:
- 近义词:寄怀、托志、寓情。
- 反义词:逐利、媚俗。
- 用法示例:“他晚年栖志田园,远离都市喧嚣。”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引文或诗词例句,可参考《太平广记》及杜甫、朱唏颜等诗人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
遨嬉鮁鮁宝花饱目鞭捶碧潭潭庇托薄技淡饭黄齑答疑饿火干吕共同语钩头归节黄绢湟潦虎啸龙吟讲文张字皎爽集掇结算京样酒眼竣事看风馈劳刳木腊鼓乐宴练悉龙蛇蟠隆准公螺墨緑茸茸緑酎冥王星签注情计穷垒宂脞软硬木辱贶三帅山竹示诲市隐説舌四聪琐鄙窕货铁路局兔管王春网瘾闲街市县帅显佑小押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