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乞言的意思、乞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乞言的解釋

(1).古代帝王及其嫡長子養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以便向他們求教,叫乞言。《禮記·文王世子》:“凡祭與養老乞言合語之禮,皆小樂正詔之於東序。” 鄭玄 注:“養老乞言,養老人之賢者,因從乞善言可行者也。”《晉書·王祥傳》:“天子幸太學,命 祥 為三老。 祥 南面幾杖,以師道自居。天子北面乞言, 祥 陳明王聖帝君臣政化之要以訓之。” 唐 顔真卿 《廣平文貞公宋公神道碑銘》:“方崇乞言之典,以極師臣之敬。”

(2).泛指請求教言。 晉 葛洪 《抱樸子·君道》:“傾下以納忠,聞逆耳而不諱,廣乞言於诽謗,雖委抑而不距。” 唐 王維 《大德淨覺禅師碑銘序》:“乞言于無説,請益于又損。” 金 王若虛 《滹南詩話》卷下:“ 蕭閒 自 鎮陽 還兵府,贈離筵乞言者雲……” 清 姚瑩 《從祖惜抱先生行狀》:“知先生不再出矣;臨行乞言,先生曰:‘諸君皆欲讀人未見之書,某則願讀人所常見書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乞言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古典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請求發言或求教”,多用于古代禮儀與政治語境。《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古代帝王或其代表,于特定儀式中請求德高望重的長者發表訓誡之言,以示治國安邦的借鑒”。該詞由“乞”(請求)與“言”(言論)構成,讀音為qǐ yán(上聲、陽平)。

詞義解析與典籍用例

  1. 禮儀制度中的“乞言”

    據《禮記·文王世子》記載,周代設“三老五更”之制,君王通過“乞言”儀式向年長有德者求教治國之道,如:“天子視學,大聽鼓徵,所以警衆也……退脩孝悌,以教尊長,養老乞言。” 這種儀制體現了古代尊老重賢的傳統。

  2. 政治語境中的引申義

    宋代司馬光《涑水記聞》提到“大臣乞言于上”,指臣子向君主進谏或獻策的行為,詞義擴展為“主動表達見解”。

現代使用與語義演變

現代漢語中,“乞言”多用于書面語或學術讨論,例如研究古代禮制時指代“儀式性求教”。部分方言中保留“乞言謝語”的用法,表示謙遜請求他人意見。該詞未被《現代漢語詞典》收錄,屬曆史詞彙範疇,但在文獻學、曆史學領域仍具研究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乞言”是古代漢語中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定義

  1. 古代禮制中的特殊制度
    指帝王或嫡長子奉養德高望重的老人(多為“三老五更”),通過定期請教治國修身之道,以示尊老重賢。這種制度體現了古代“以孝治天下”的政治理念。

  2. 泛指請求教言
    後延伸為向他人虛心求教的謙辭,常見于文人交往或學術探讨中,如請求長輩、師友給予指導。


二、古籍例證與用法


三、文化意義

“乞言”不僅是一種禮儀規範,更反映了古代社會對知識傳承與道德教化的重視。通過尊老求教,既維系了倫理秩序,也促進了治國經驗的積累。

别人正在浏覽...

按巡邊鎖畢鉢羅抪徧不朗朗蒼狗白雲差異詞慚慈雨當面是人背後是鬼丹青不渝諜夫罰籌福壽年高怫郁告辭洸忽黑天摸地還珠洞澆制譏關鯨鵬金苔迥語懼憚闚問龍首豕足媒伯昧道綿渺免喪迷着難弟泥筩花旁舍旁征博引千人諾諾,不如一士谔谔跂慕清廟器穹環七窩八代掃雪生放生書生死長夜石柟詩疏飾外守己隨身衣服貼費鐵什庭帏枉問萬事文幹五體投誠象觚顯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