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乞言的意思、乞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乞言的解釋

(1).古代帝王及其嫡長子養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以便向他們求教,叫乞言。《禮記·文王世子》:“凡祭與養老乞言合語之禮,皆小樂正詔之於東序。” 鄭玄 注:“養老乞言,養老人之賢者,因從乞善言可行者也。”《晉書·王祥傳》:“天子幸太學,命 祥 為三老。 祥 南面幾杖,以師道自居。天子北面乞言, 祥 陳明王聖帝君臣政化之要以訓之。” 唐 顔真卿 《廣平文貞公宋公神道碑銘》:“方崇乞言之典,以極師臣之敬。”

(2).泛指請求教言。 晉 葛洪 《抱樸子·君道》:“傾下以納忠,聞逆耳而不諱,廣乞言於诽謗,雖委抑而不距。” 唐 王維 《大德淨覺禅師碑銘序》:“乞言于無説,請益于又損。” 金 王若虛 《滹南詩話》卷下:“ 蕭閒 自 鎮陽 還兵府,贈離筵乞言者雲……” 清 姚瑩 《從祖惜抱先生行狀》:“知先生不再出矣;臨行乞言,先生曰:‘諸君皆欲讀人未見之書,某則願讀人所常見書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乞言”是古代漢語中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定義

  1. 古代禮制中的特殊制度
    指帝王或嫡長子奉養德高望重的老人(多為“三老五更”),通過定期請教治國修身之道,以示尊老重賢。這種制度體現了古代“以孝治天下”的政治理念。

  2. 泛指請求教言
    後延伸為向他人虛心求教的謙辭,常見于文人交往或學術探讨中,如請求長輩、師友給予指導。


二、古籍例證與用法


三、文化意義

“乞言”不僅是一種禮儀規範,更反映了古代社會對知識傳承與道德教化的重視。通過尊老求教,既維系了倫理秩序,也促進了治國經驗的積累。

網絡擴展解釋二

乞言

乞言是指請求别人的話語或言語。下面将介紹乞言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乞言的拆分部首為㑒手,整個字共有5個筆畫。

來源

乞言可以追溯到古代,表示向他人請求言語或對方表達自己的意思。

繁體

乞言的繁體字為乞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乞言的寫法可能有所差異。根據古代史書《說文解字》的記載,乞言的古字形為乛言,其中乛是由乙字捺改寫而成的。這種字形表示了乞(請求)的動作,指的是尋求他人的言語。

例句

1. 我乞言于他,希望他能給予我指導。

2. 孔子在求學時對老師乞言頗多。

3. 謙虛的人常常會乞言向他人學習。

組詞

組詞:乞求、乞讨、乞托、乞丐、乞兒。

近義詞

近義詞:請求、祈求、懇求、央求。

反義詞

反義詞:斥責、拒絕、謝絕、譏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