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棄餘的意思、棄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棄餘的解釋

(1).抛棄多馀之物。《三國志·魏志·武帝紀》“是歲用 棗祗 、 韓浩 等議,始興屯田”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王沉 《魏書》:“自遭荒亂,率乏糧穀。諸軍并起,無終歲之計,飢則寇略,飽則棄餘。”

(2).所抛棄的多馀之物。 唐 韓愈 《衛府君墓志銘》:“嗟惟君,篤所信,要無有,弊精神,以棄餘,賈於人。” 宋 葉適 《經總制錢一》:“而 秦檜 權忮,劫脅一世而出其上,及其取於棄餘瑣屑之間以為國命者,是何其無恥之至是也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六·葉水心論<三國志>》:“﹝ 葉 ﹞又雲:近世有謂《三國志》當更修定者,蓋見注所載尚有諸書;不知注之所載,皆 壽 棄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棄餘”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舍棄多餘的東西或剩餘之物,常帶有主動抛棄、不以為意的意味。以下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其意思及用法:


一、核心釋義:舍棄多餘之物 指主動丢棄剩餘、富餘或不必要的東西。

來源:《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收錄該詞條,釋義為“丢棄多餘之物”。

二、古籍中的典型用例(體現“主動舍棄剩餘”):

  1. 《左傳·宣公十二年》

    楚軍戰勝後,“棄餘糧于汴水”,指楚軍為表決戰決心,主動丢棄剩餘糧草。此例凸顯“主動抛棄剩餘物資以示決心”的語境。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左傳》。

  2. 《國語·周語中》

    “棄餘財以均分”,指将多餘財物分予他人,體現“舍棄多餘以達公平”的引申義。

    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國語譯注》。

三、現代漢語中的延伸用法 雖非常用詞,但在書面語或特定語境中仍可表示:

四、與近義詞的辨析


總結

“棄餘”的本義是主動丢棄剩餘或多餘之物,源于先秦典籍,現代可用于書面表達“去除冗餘”的概念。其權威性建立在經典文獻用例及權威辭書收錄基礎上。

網絡擴展解釋

“棄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動詞性含義:指“抛棄多餘之物”。例如《三國志》注引王沉《魏書》中提到戰亂時期軍隊“飢則寇略,飽則棄餘”,即物資充足時會丢棄剩餘部分。
  2. 名詞性含義:指“被抛棄的多餘之物”。如宋代葉適在《經總制錢一》中批判秦桧從“棄餘瑣屑之間”獲取財物的行為。

二、語境應用與例證

三、詞源特點

該詞屬于古漢語用法,現代口語中較少出現,但在研究古典文獻或詩詞鑒賞時仍具價值。其雙重詞性體現了漢語“一詞多性”的靈活性。

别人正在浏覽...

貶省布丁抄空兒螭衣樗雞從表侄盜鈴大遐點鼠疊香英獨萿番瓜範模反正還淳公谷觀示鼓纛孤挺檢禁監就堅決燋種金融機構禁微舊館絶羣拔類冷嘲熱駡連袤禮察陋族鸾雞掄魁甿庶門下侍郞蜜源農機具旁徵博引平複撲拉绮窗竊鈎盜國切悫朅休頃襄驅車任賢瑞人如狼似虎三號樹功姝豔頌文蘇軟為力委意午講妩眉饷飯寫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