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劃分田地和政區的單位名稱。古井田制,四丘為甸,亦謂之乘。見《周禮·地官·小司徒》。後用以泛指鄉村、田野。 唐 儲光羲 《述韋昭應畫犀牛》詩:“陛閣飛嘉聲,丘甸盈仁心。”參見“ 丘 ”。
“丘甸”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維度解析:
曆史背景
源于西周井田制,是劃分田地和行政區的基本單位。根據《周禮·地官·小司徒》記載,四丘為一甸(即“四丘為甸”),一甸也稱為“乘”。
換算關系:
$$
1 甸 = 4 丘 = 64 井
$$
(注:1井=900畝,按“九夫為井”計算)
功能作用
用于賦稅征收和軍事編制,如甸單位需提供戰車(一乘)和相應兵力。
隨着井田制瓦解,“丘甸”逐漸演變為對鄉村、田野的泛稱。如文獻中“後用以泛指鄉村、田野”,例句如“丘甸間風景宜人”。
建議需要完整考據的讀者,可參考《周禮》原文及漢典等權威來源。
《丘甸》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多用于古代文獻中。它的意思是指官員審查國家財政收支的職責、任務或地點。
《丘甸》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一」和「十」。總共有12筆。
《丘甸》一詞最早見于《漢書·律曆志》:“丘甸者,丘山諱劇後宰相,獻帝世應期以貴。”此引自後漢書,據考脂《丘甸二作碑》,《漢書律曆志》中的“丘甸”源自三國時期的一位名叫丘山的後宰相。
繁體字「丘甸」的寫法與簡體一樣。
在古漢字寫法中,「丘甸」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整體形态與現代漢字相似。
1. 李賢因為在丘甸職位上貪污受賄被************。
2. 他通過努力,終于得到了丘甸崗位。
1. 丘甸官員
2. 丘甸職責
3. 丘甸任務
審查、監察、查驗
姑息、縱容、放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