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氣吞山河。《舊五代史·李襲吉傳》:“ 李太原 喘喘餘息,猶氣吞宇宙,可詬駡之。”
“氣吞宇宙”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一、基本含義
形容氣魄極其宏大,仿佛能包容或征服整個宇宙,常與“氣吞山河”同義。核心在于強調氣勢的恢弘與不可阻擋,多用于贊頌人物、集體或事物的非凡魄力。
二、出處解析
最早見于《舊五代史·唐書·李襲吉傳》:“李太原喘喘餘息,猶氣吞宇宙,可诟罵之。”。此處用誇張手法,描述李太原(李克用)即使處于劣勢,仍展現出壓倒性的氣勢。
三、詞語分解
四、用法與場景
五、近義表達
“氣吞山河”“氣貫長虹”“氣勢磅礴”等均屬同類意象,但“氣吞宇宙”因涵蓋“宇宙”而更具誇張色彩。
擴展補充
該成語屬于較書面化的表達,現代口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但在曆史題材或正式文體中仍具表現力。實際應用中需注意語境,避免過度誇張導緻的語義失真。如需了解更詳細的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舊五代史》或漢典等權威來源。
《氣吞宇宙》是一個成語,意為雄才大略、氣勢磅礴,有着征服天下、統一世界的壯麗氣象。
《氣吞宇宙》這個成語的部首是氣,共有7個筆畫。
《氣吞宇宙》這個成語源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紅樓夢》。它最早出現在賈寶玉夢遊至榮府時,賈母對他的表現贊歎不已:“此時真是氣吞宇宙,無往不利。”繁體字為「氣吞宇宙」。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氣吞宇宙」也可寫作「氣吞宇宙」或「氣吞諸事」。
1. 他英勇無畏,實在是氣吞宇宙的英雄。
2. 這位大将軍以其軍事才能和威嚴的形象,氣吞宇宙,統一了整個國家。
氣吞山河、氣吞湖海、氣吞江河
志在四方、意氣風發、雄心壯志
氣怯無能、膽怯畏縮、膽小如鼠
【别人正在浏覽】